APP下载

“三心两意”:为语文课堂添香增色

2019-09-10钟垞英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钟垞英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今小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课堂“一潭死水”的现状,从“精心、匠心、耐心、美意、情意”等五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阅读,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这几年,笔者总是能听到学生抱怨说不喜欢语文课,死记硬背没点乐趣。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既能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喜欢呢?如果把语文课堂看成是给学生的一个汉堡包,那么这个汉堡不仅要有丰富的营养,还应该色、香、味俱全。所以,我们不妨给语文课堂这个“汉堡”加点名为“三心两意”的佐料,让它香飘四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三心”添香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满堂灌”“一言堂”的语文课堂教学将被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现代课堂教学所取代。语文课堂要想精彩起来,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个性。因此,“三心”成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添香加味剂”。

1.精心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精心备课正是一个“预”的过程,是对教材的一次再开发、再认识,是对教学思路再构建、再梳理的过程。语文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预设的: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江水翻滚的画面,配上轰隆隆的声音,气势非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汹涌;然后引导学生给视频配解说词;最后自然地将教学重点引入第四自然段中。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来的整个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情境产生了共鸣,使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的表现精彩纷呈。

2.匠心

匠心,笔者是这么理解的:教师在反复地研读教材、精心备好课后,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激活了。”激活,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例如,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笔者了解到学生虽然对吹泡泡并不陌生,但是几乎都是“花钱买欢乐”,所以笔者事先准备好了制泡泡用的材料,在学生畅所欲言童年趣事后,教学生制作泡泡,并进行了吹泡泡比赛,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了作者的快乐,还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感悟。于是,笔者以此为契机,安排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小习作,自然水到渠成。

3.耐心

所谓的耐心,是指教师面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能不厌其烦地给予其帮助,有足够的耐心去善待和宽恕学生。当学生确实回答不出来时,不要急于让他坐下,要给他思考的时间,最好给予其适当的提示。如果学生确实答不出来,也不能在言语上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通过诸如“谁来帮帮他”“大家还有更好的看法吗”等委婉的语言进行引导和启发。

二、“两意”增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语文教学片面地强调“工具性”,会导致教师忽略了语文的文学性,而文学性正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凸显了文学育人的功能,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那么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学性”?“两意”这味“增色剂”在此时显得格外鲜亮。

1.美意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构建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美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意境中得到美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美,是语言、文本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体现,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者的组织引导,由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并与之相关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特有的情感体验。而在课堂教学创设美的意境则会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为他们的感悟提供灵感。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火烧云的变化有更深的感悟,笔者设计了几个衔接性较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文中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能想象得出是哪些颜色吗?书上还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如“葡萄灰”“梨黄”“茄子紫”,你能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吗?同学们能不能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也用这种形式来说说其他颜色呢?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吗?

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例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因为瞬息万变的火烧云的美,仅仅通过浅显地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感悟不出来的,还要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因此,笔者在教学这篇美妙的课文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热爱美的思想意识。

2.情意

借助语言教学来陶冶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特点,更是新课程要求下德育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要求。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相辅相成。语文课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精神的基础上获得真情实感。笔者在教学《满山的灯笼火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满山的灯笼火把代表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简单地认为是人们出来找“我”时提着的灯笼火把;有的认为是表示找“我”的人很多;有的认为是代表了亲人们对“我”深深的爱……笔者汇集了学生的答案,引导大家从更深层次去感悟灯笼火把里蕴含的爱,并以情促情,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爱。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还要渗透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给朴实的课堂加点调料,让“有心”“有意”的教师,开辟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崭新天地,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