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文章,妙在一“悟”
2019-09-10朱彤
朱彤
摘要:郑军老师执教的《挑战非洲猪瘟》一课,没有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开启学生的悟性与灵气上,尺度拿捏与分寸把握得当。本课教学以作战思路作为主线,以哲学思想的渗透为要领,再加之指向思辨的、随机的点拨与调控,使整节课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精彩纷呈。
关键词:《挑战非洲猪瘟》环节思辨力应对
今年四月,“名师进广陵”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无锡市科学学科带头人郑军老师前来讲学。我得以聆听郑老师执教的《挑战非洲猪瘟》一课,深感其才气逼人、技艺纯熟。课后,我想起《菜根谭》中的“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忽觉上课亦如作文。郑老师的课,没有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启发学生的悟性与灵气上,尺度拿捏与分寸把握得当,无过亦无不及,一切都恰好。
一、教学回望:在“悟”字上做文章
《挑战非洲猪瘟》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郑老师应广东肇庆某集团公司之邀,前往其养猪场,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为感染非洲病毒的瘟猪制定治疗方案的经历设计而成。且看教学中郑老师是如何在“悟”字上做文章的:
(一)环节设计,恰到好处
郑老师教学《挑战非洲猪瘟》时,按作战思想设计教学思路,使教学结构板块化呈现,从“作战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开始,组织学生交流自身对于非洲猪瘟的认知。郑老师适时加以补充完善,并点明:这些信息大多来自实验室研究,“非现场”是其致命的弱点。紧接着,郑老师引领学生进入猪瘟第一现场,探查真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现场,郑老师通过“望闻问切”整体观察法获得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彻底颠覆了“非洲猪瘟发病无症状,突然死亡”的论断。然后,郑老师又根据掌握的信息运筹帷幄、攻其要害,针对健康猪、病患猪分别研制出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方案。目前,方案仍在实验、实践中。郑老师最后告诫大家:革命未成,仍须努力。四大板块看似独立,实则彼此依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推进起来如行云流水。每个板块内部的设计也颇具逻辑性,严谨且缜密。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例,郑老师在引导学生话猪瘟的基础上,清晰地呈现了个人占有并处理信息的做法:广泛搜集并系统整理资料,做到心中了了——提取并聚焦核心信息,寻找控制疫情的突破口——揣摩核心情报,发现现有结论的疏漏。这样的思路对学生日后分析、处理问题将大有裨益。
(二)思辨力培养,适切妥帖
有人说,一流的老师给学生以思想,二流的老师给学生以学问,三流的老师给学生以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郑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一流老师。教学中,郑老师并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追求深度思考的价值,提炼出最本质的内容、最普遍的规律,给学生以哲学思想的熏陶。《挑战非洲猪瘟》一课中,郑老师给了学生哪些最有用的思想方法呢?
其一,推而广之,个别中揭示一般。出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后,郑老师告诉学生:这个词最初是用在带兵打仗上的,但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人生中许多地方都派得上用场。
其二,追根溯源,直逼问题要害。揭示媒体关于猪瘟报道典型说法“无症状,突然死亡”后,郑老师启发学生:凡事一定有表象、有原因。学科学,最重要的是根据现象追寻它背后的缘由。
其三,由表及里,现象中把握本质。通过“望闻问切”观察法获得了诸多关于瘟猪的信息后,郑老师阐明了“有之于内,必形之于外”的思想,并启迪学生:我们不能停留在外部信息上,因为所有的外部信息都是由内在原因造成的,要透过现象探知隐藏的本质。
其四,颠覆已有,挣脱定论拘囿。对于非洲猪瘟,西医的看法是:患猪因高烧变得虚弱,身体的某些部位也会因此发红、变肿。而郑老师大胆地质疑、分析之后做出的判断与此大相径庭:凡是发高烧的都是体魄强健之人,比如青壮年,虚弱之人通常发低烧,因此能发高烧的都是“强壮派”;红肿并不一定是高烧引起的,受寒、受冻也会导致这一结果。暂且不论郑老师所言是否正确,单是不跟风、不盲从、不唯权威、不唯定论的主张就足以让人称道、令人肃然了!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丧失精神、缺乏思想的,更遑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了!郑老师此举值得为师者仿效。
(三)现场应对,恰如其分
一节课能够成功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但教师准确、及时、机敏甚至智慧的应答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方面。优秀的教师总能做到“生有来言,我有去语”,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不会在需接招之时慌不择言、词不达意甚至无所反应。郑老师显然是精于此道的,应对各有侧重又极其贴切,和彼情彼景有高度的契合性。关键处寥寥几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整节课也因此有了神采。
现场应对有侧重于激发的:
师关于非洲猪瘟,公开信息中典型的说法都在这儿了。请看这一条“无症状、突然死亡”,你有疑问吗?
(学生沉默。)
师没有人怀疑?我们怎么可以对别人的说法全部深信不疑?郑老师教科学,怀疑的可多啦!点点滴滴都怀疑,比如这一条,我就深表怀疑,你呢?
生我猜测一下。
师先来点掌声!这时候敢于猜测非常好!
生既无症状,凭什么就认定它们是因非洲猪瘟而死呢?
师问得好,再来点掌声!
现场应对也有侧重于点化的:
生刚才老师说患病的猪身体发红发肿不一定是发热造成的,也可能是受冻的结果。那么,我想问一下:老师,您去猪场时天气怎样?温度多高?
师给他热烈的掌声!他不仅考虑到猪本身,还考虑到猪所处的环境。面对问题最可贵的就是整体观察思考,天文地理都要考虑在内。
现场应对还有侧重于褒奖的:
师关于非洲猪瘟,有了解的吗?
生我从新闻上看到,养猪场如果有一头猪感染,其他猪也会无一幸免。
师听到他用的词了吗?“无一幸免”,给点掌声。当许多人对非洲猪瘟了解不多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对,就应该这样。非洲猪瘟是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的发病率为百分之百。一头猪感染了,其他的猪百分之百会被传染。猪一旦感染,百分之百会死亡。所以刚才的词——“无一幸免”,用得精准!
当然,郑老师课上的应对绝不限于上述几种,还有指瑕的、匡正的、调侃的或者兼而有之的,亦庄亦谐,时嗔时喜,不一而足。郑老师恰如其分的现场应对,营造了一种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妙语频出。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郑老师插入了一段引语,并以此激励学生:“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身为中国人,应以此为荣,中国人的自信,不是建立在狂妄的基础上,而是以实力、成功为前提的。”教师话音刚落,学生脱口而出:“自信是需要资本和底气的!”此言一出,闻者无不击节称赞。我以为,正是郑老师高超的课堂调控艺术,催生了那一刻学生的唱和呼应。
二、技艺探寻:博览、融通、精进
郑老师将作战思路作为主线,以哲学思想的渗透为要领,再加之指向思辨的、随机的点拨与调控,使整节课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精彩纷呈。凡事必有因果,郑老师的课何以修炼至此呢?我琢磨再三,原因恐怕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博览
郑老师遍览传统文化典籍,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均有涉猎。尤其难得的是,郑老师几乎过目不忘,对其精髓、要义烂熟于心。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我猜想,读书必是郑老师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果然,郑老师在介绍个人的阅读经历时说:“别人是发愤读书,我是发疯读书!”好一个“发疯读书”,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投入忘我的状态成就了郑老师,使人初次相见便觉其神韵清奇拔俗,颇有仙风道骨。难怪学生在课上这样评价郑老师:儒雅,很有气质。殊不知,没有内在的修行,哪里有见之忘俗的风采气韵?我想,郑老师凭借多年来深厚的积淀,即便不做准备,不用课件,课上一讲到底,也一定会字字珠玑,舌灿莲花,直教学生眼眸发亮,欲罢不能吧?
(二)融通
郑老师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既是名师,又是名中医——郑老师多年前就开始研习杏林妙术,虽无师承,但却因脉法神奇、辨证独到、施治精准而声名远播;既是专职科学老师,又是能进行示范教学的语文老师——前不久,郑老师刚在市内执教了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虽未能到现场学习,但我坚信,那节课一定大气磅礴、气象万千。上文“现场应对”部分,郑老师对于“无一幸免”的评点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特质,这也算是个有力的佐证吧!教师、中医、语文老师、科学老师——郑老师的身份可以随意地在这几者间自由切换。这“界”与“科”于常人而言,是鸿沟丘壑,无法逾越,为什么郑老师却跨越得如此优美,且跨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水平呢?我以为,除兼收并蓄、学养深厚外,还和超凡的悟性相关。据我所知,郑老师爱好甚广,钟情于武术、书法、古琴、中医、文学,等等,可谓文武兼具,动静相宜。广泛的兴趣是悟性的根基,为形成广博的学识、宏阔的视野、融通的思路提供了可能。再者,他善于以古今社会贤达为师,以天地山川、自然万物为师,博采众家之所长,类比迁移,一隅三反,潜心玩味,体悟吸纳。仰观了天文,俯察了地理,又知了人事,所以能一点贯通、一通百通,彻底打破“界”与“科”的壁垒,在其间信马由缰、驱遣自如了。
(三)精进
郑老师天赋异禀,又根基深厚,但治学依旧严谨审慎。在执教《挑战非洲猪瘟》之后,郑老师又应扬州市教科院夏心军所长之邀赴江都,在“科研普惠”活动中再次展示这一教学内容。出人意料的是,时隔仅一天,郑老师已对其大做调整,思路架构、重点设计已与“广陵版”迥异。郑老师这样说明原因:“看病不能死守经方、时方,要随机应变。上课亦然,对象、时空变了,我如若不变,就只能等着被看笑话。”闻听此言,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陈寅恪先生在清华任教时著名的“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何等的底蕴与豪气!郑老师所言是否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呢?我想,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尽心力,孜孜以求,精進不休,不管身在何种领域,从事什么职业,总能经由“稳境”迈进“醇境”,最终跃入“化境”,成为业界翘楚、行业巨擘。郑老师便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