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晨读课的创新设计

2019-09-10薛永娟

关键词:内容情感语文

薛永娟

摘要:“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的意义不言而喻。现今高中语文晨读课的利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师随意安排较多,学生疲于应付,使晨读课沦为“鸡肋”。为确保晨读的效果,必须打破晨读课的常规安排,具体而言,可从厘清读的目标、统筹读的内容、示范读的技巧、交互读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晨读课朗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的意义不言而喻。可现今高中语文晨读课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先看3个镜头:

【镜头1】一位学生的脑袋一栽一栽,像鸡啄米似的点着。忽然,同桌用手肘碰了他一下,示意他老师踱过来了,他连忙摇头晃脑地读起“之乎者也”来。

【镜头2】学生A奋笔疾书,学生B表情丰富多样,时喜时悲。原来,在琅琅读书声的掩盖下,学生A在做数学题目,学生B在看畅销小说。

【镜头3】老师刚走进教室,不知道谁开始大声朗读,随即读书声整片响起;老师离开后,读书声变低、变哑再变滞,直到老师下一次进教室时又呈上升态势。

以上现象在高中语文晨读课中普遍存在。晨读课的利用效率持续走低,究其原因,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晨读的定位、作用、形式等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语文晨读就是背诵诗文、识记生词,致使晨读课变成学生的自读课、默写课。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朗读与鉴赏能力,恐怕还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怎样设计晨读课,才能确保学生在一天中的黄金时间获得最佳的晨读效果呢?笔者在实践中打破晨读课的常规安排,尝试了几种做法,不揣鄙陋,胪列于此。

一、厘清读的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要强化目标意识,晨读课也应如此。教师对每一次晨读所要达成的目标、完成的任务都要厘清,让学生明确晨读方向。

具体而言,晨读目标的确立应该从晨读任务、晨读要求和晨读注意点三个方面考虑。

晨读任务要根据晨读的时间来适度安排,不能过多,以免让学生陷入疲于记背的状态;也不能过少,防止学生部分时间无所事事。因此,教师对于朗读、背诵、默写的时间分配要心中有数,并且反映在具体的晨读目标中,以供学生参照。晨读任务也可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做到因人而异。

晨读任务决定晨读要求。即对于一篇語段,教师要明确是要让学生背诵识记、泛读感知,还是精读细究。晨读要求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要求,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从而获得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当然,晨读要求也和晨读任务一样,可以适当“分层”。

晨读注意点是教师在晨读任务的细节处(如读音、字形等)对学生的提示,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晨读目标。如,在背诵《蜀道难》时,晨读目标中把诗歌中的生僻字、易错字(加点)进行罗列:峨眉巅、地崩山摧、钩连、猿猱、欲度、愁攀援、萦岩峦、扪参、抚膺、坐长叹、巉岩、喧豗、砯崖、万壑雷、崔嵬、吮血。这样,学生在晨读背诵时可以提高注意力,关注并掌握相关字形的写法,进而提高默写的正确率。

二、统筹读的内容

语文素养的获得是一个长期过程,晨读课除了识记相关的课内知识外,还应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空间。因此,教师应对晨读内容进行系统安排,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晨读。

(一)衔接课堂

语文晨读课衔接了课堂教学准备、课外知识补充和课后巩固学习的环节。教师要针对每天、每周甚至每学期的教学进程,对晨读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做到晨读内容与课堂教学的预习、复习环节紧密衔接,与课堂教学目标结合。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教学,笔者根据进度安排,对专题和具体篇目的晨读内容分别进行整体规划,试摘录部分:

总体规划:

(1)背诵《滕王阁》《从军行》《春夜别友人(其二)》《春江花月夜》,并能准确默写。

(2)补充阅读专题解说、诗人介绍、诗文赏析。

具体篇目计划:

《滕王阁》:

(1)阅读王勃的生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2)阅读《滕王阁》的赏析,理解诗歌内容,明确诗歌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注意字音、句读、语气语调,默写字形准确无误。

……

这样的晨读规划将晨读纳入课堂预习体系,使晨读成为文本学习的预热。学生明确晨读内容,可以避免晨读时的无用功和盲目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拓展课外

晨读课也是拓宽语文阅读面的重要平台。教师需要精心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每学期初,教师就应该把课外补充阅读内容系统地纳入晨读计划之中,并使之与课堂教学内容互为补充。

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诗海浩瀚,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对诗词的语言特点,对诗歌形象与情感,很难全面理解和把握,遑论准确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目。因此,笔者在为学生设计导学案时,详细补充了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概况、重要的诗词题材、主要的风格流派、经典的名篇佳作等,供学生在晨读课上朗读感知、涵泳品味、揣摩探究,使学生对诗词常识既有宏观了解,又有对具体的诗词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的微观领悟。

除了补充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教师还可以把经典著作、美文佳品引入晨读课“读”的范畴,以培养语感、积累素材、启迪思维。

三、示范读的技巧

高中语文晨读课,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往往拖拉松散、敷衍随意。在有了明确的晨读目标、有序的晨读任务后,教师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来示范读的技巧,促使学生真正愿意“读”、学会“读”,并且“读”得好。

(一)技法点拨

为了提高学生的晨读效果,教师需要对晨读内容细心揣摩、反复品读,通过研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作品整体的精神倾向,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节奏韵律,把握语气语调的高低、亢坠、疾徐、停连、向背、虚实等技巧,使语音变化呼应文本的感情起伏。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要求学生犹如置身赤壁,观览大江东去,直面江水奔腾、惊涛拍岸的惊心动魄,故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应高诵,读出气势磅礴、豪情万丈。接下来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用平和的叙述口吻,思绪仿佛在连接遥远的过去,语调应回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需要在对“穿”“拍”“卷”这三个动词的重读处理中,还原赤壁雄伟壮观的画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要用抒情的口吻,在欣赏、赞叹中带入下文对周瑜描写的朗读,情连气衔。叙述周瑜身份和爱情的句子可温和推进,但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就必须用较快的语速、较高的语音呈现其超强的军事才能,尤其是“灰飞烟灭”更可以一字一顿,读出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加强情感的共鸣,诵出自嘲与悲悯。收束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要能压住整首词的情感,既不夸张,也不怜悯,而是读出梦的迷离惝恍,读出无奈后的解脱,读得悠远绵长。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凭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晨读课就成了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场所。试想,没有教师的技法指点,学生如何读出阔大的境界、磅礴的气势,进而获得朗读的美好体验?

(二)模拟示范

当然,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直观、生动、形象的范读,那么技法点拨就相当于“空中楼阁”。正是因为教师的范读具有现场感,具有炽烈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理解、领悟的桥梁。

梁实秋先生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中曾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朗读:“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意思的一半了。”教师的朗读就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听完后,能直观地感知文章的文气流转、情感变化,初步理解作品的意思,并能激发自己朗读的欲望。

教师的引领示范与方法传授可以同步进行,以便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如何注意语气语调选择,如何注意停顿转折,如何注意感情融入的。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学生依样操作,就能克服他们不敢尝试的心理障碍。

(三)经典回放

经典的朗读作品,融入了朗读者对文本的透彻领悟,对语言的审美感受,对情感的独特体验。对于听众来说,这就是最佳的朗读指导范本。

高中阶段,学生初步完成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的观察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名家名作拥有崇拜的激情。因此,语文晨读课上亦可引入经典的朗读作品,让学生不自觉地在比较、揣摩、模仿中不断调整、修正、提升自身的誦读。

如在教学《将进酒》之前,笔者播放了濮存昕先生的朗读视频。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慷慨激昂的语音、轻重缓急的语调、起承转合的情感,无一不使听者浑然忘我。入境满满,如同隔世对饮;诗仙情深,恍如今朝举杯。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朗读者的表情、手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朗读你最喜欢哪句?濮先生为什么这样处理?如果让你朗读你会怎样做?就这样,在震撼中感悟,在感悟里分析,在分析时模仿,在模仿后共鸣,最后实现学生群体朗读时的激情四溢。这样的晨读课,怎会疲惫不堪、昏然欲睡?

四、交互读的方式

晨读课的精髓在于朗读,但随着高中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他们并不乐于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大声朗读。在晨读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尚能大声读书,但声音会越来越小,一旦背诵任务完成,几乎就听不见任何读书声了。漫长的晨读时间,只用固定的朗读形式,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从而影响晨读课的效果。因此,多样的朗读形式的交互使用,才能唤起学生新鲜的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晨读才有动力。

(一)集体朗读

集体朗读能营造浓郁的晨读氛围,提高晨读朗读的效率。对于相同的晨读内容,一些朗读能力欠缺的学生,在节奏、语调的处理上,会有偏差。但是,他们在集体朗读的熏染下,通过学习、模仿和多次重复,在字、词、句等朗读技巧方面都会有所收获,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也会逐渐有所理解,有所领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岳飞的《满江红》一词,气壮山河、光照日月。岳飞借此词寄寓了他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必胜意志和坚定信念。全词声情激越、雄浑磅礴、荡气回肠。全班集体朗读,在气势雄浑的音乐背景下,把诗歌语言文字给人的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转化成听觉冲击,能营造出交响乐般的立体效果。

(二)分组赛读

晨读前一天,教师布置好相关篇目。学生首先要对作品进行研究,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熟悉诗词内容,揣摩诗人情感。接着,分配朗读小任务。不同的学生进行分行、分句轮流朗读,组内讨论,共同确定相关诗文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朗读内容。个人分头练习后,在组内展示朗读,小组内部指正、纠偏。最后,采取组内共同确定的朗读方案,进行排练。

晨读课开始后,每个小组上台展示朗读成果,为确保公平,可以选择未归入分组的学生当评委(评委可以轮换),按照标准打分,全班学生参与点评。教师也需要对朗读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就其突出的优点进行强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某方面朗读技巧的讲授。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划分需合理,每组要保证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领头者,来带动其他学生,实现群体朗读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合作朗读

语文教材、补充阅读素材中富含不同形象、不同感情的文句。为了调动学生晨读的兴趣,把握文本的独特形象和丰富情感,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晨读内容,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朗读形式。教师可以自己或安排学生担任领诵,文本的高潮、主旨部分大家一起朗读,也可以根据诗词内容,安排男、女生分开朗读。合作朗读可以形式多样,方能给人强烈的震撼。

学生晨读《琵琶行》时,笔者依据白居易聆听琵琶曲过程的情节推进和情感变化,分配合作朗读的内容,同时安排男生领诵,效果较好。对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笔者根据诗词内容变化、形象转换,安排男、女生朗读的不同内容,男生粗犷、浑厚的嗓音和女生轻柔、尖细的声音相互配合,营造出语音的层次错落。而对一些情感层次较多的,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就可以采取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的朗读方式,主旨句领读,描写句、叙述句齐读,在相互配合、对比突出中,带来听觉的审美、理解的深入。

(四)配乐朗读

教师为学生的晨读内容选择恰当的配乐,让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引入美妙的境界,就能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高中生大多对音乐痴迷,如果能把音乐与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音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相呼应,能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感,使学生受到音乐美与文本情感美的双重感染,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熏陶和培育。音乐配合下的朗读,营造出优美的意境,给学生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性与领悟性,让朗读的效果妙不可言。当然,音乐的选择要契合具体文本的情境,要与晨读内容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不能不伦不类,相互矛盾。

晨读为一天学习的起点,其重要性毋庸赘述。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晨读的重要意义,把握语文晨读的黄金时间,运用恰当的晨读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晨读效率。如歌的晨音,将构成晨读最动听的乐章,有力推动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容情感语文
情感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