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手抄本

2019-09-10陈昆林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手抄本练习本页码

陈昆林

1970年9月,刚满16岁的我和同学们,带着浑身的幼稚与青涩,走进了工厂的大门。我们从1969年9月进入中学校门到离开学校,还不到一年。在那一年里,我们参加了昆明市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劳动,参加了“三秋”劳动。一年中,读书学习的时间还没有劳动的时间多。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学习。当时正长身体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远远大于对食物的渴望。而在那个经济衰退、知识贬值、书籍匮乏的年代,在新华书店和图书馆里,可看的书少得可怜,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鲁迅的《呐喊》《彷徨》,被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所在的炼钢车间生产大班,有几个与我一起招工进厂家在省城昆明的知青。与他们认识以后,我就经常到他们宿舍里找他们玩。在他们那里,我听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看到了很多难得看到的书,有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有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

在知青的宿舍里,我还看到了一种更让人激动的小说——手抄本。

当时要想看到手抄本小说,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为人可靠,因为传看手抄本小说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不可靠的人别人是不会把书借给他的;第二、看书的速度要快,你看书的速度太慢,一本书拿去,十天半月看不完,别人也就不再愿意把书借给你了;第三、看手抄本小说需要排队,有时一个知青借来一本手抄本,知道消息的人就跑来排队借看,一排就是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人,排在后面的人要等半个多月甚至一个月才能轮到。

尽管想看到一本手抄本很艰难,但那时我还是看到了好几本手抄本小说,比如:《曼娜回忆录》《第二次握手》《塔里的女人》《一张旧报纸》《一双绣花鞋》。

那时,有人借到一本手抄本小说时,由于太喜欢,或是人家答应借看的时间太短,又想把小说留下来,就邀约四五个好友,分开抄写,抄好后重新装订,把原件还给人家,再慢慢看抄写件。我没有参与过手抄本小说的抄写。我觉得这一类小说,尽管很好看,但看看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许多精力去把它抄下来。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遇到了一本让我心动,让我一定要抄写下来的书。

这本书,就是作家秦牧的《艺海拾贝》。

有一天,我的邻居对我说:“我知道你喜欢看书,我在同事家看到一本书,不知你喜不喜欢,我带来了,你看一下。”

我接过书,书名是《艺海拾贝》,翻开目录,那一行行既新颖又吸引人的文章标题,就像一串串珍珠跳入眼帘,我高兴地喊道:“太好了,我非常喜欢。”

我当即决定要把这本十几万字的书抄下来。我买来几本硬抄练习本,每天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就是抄书,最后用了4本练习本才把书抄完。我又把练习本装订起来,标上页码,配上目录,做成了一本有253个页码的手抄书。有了这本书,我反复阅读里面的许多篇章,并把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用红笔勾划出来,认真学习,仔细体会。这本书,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写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我凭着一股勇气和想上大学的梦想报名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由于基础太差,没有考取。1978年7月,我第二次参加全国高考,终于被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录取,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能夠从一个小学都没读完、中学只读了半年的工人,成为了一个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我由衷地感谢那个年代,感谢我的邻居,感谢秦牧和他的《艺海拾贝》。我的手抄本《艺海拾贝》,到现在还好好保存着。

猜你喜欢

手抄本练习本页码
奇葩祖训
有惊无险的手抄报
公鸡和珍珠
感谢
去沙滩玩
围巾里的小星星
失踪的练习本
记忆中的手抄本
整体着眼,类比入手
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