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9-09-10徐灿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6期
关键词:结合渗透传统文化

徐灿辉

摘要:本文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对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融合性内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传统文化;结合;渗透

语文课程教学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其对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以及教材文本,不断探索传递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在领略其美感与内涵的同时,受到感染与熏陶,切实提高自身文化涵养。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和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课程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秉承了潜移默化的继承方式,在日常活动中影响着青少年。而作为青少年的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也正是在无形地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在使自身的人格与灵魂得到洗礼和熏陶。与其说是接受和学习,更应将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使命,由担任教学的教师来将其真正地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当中,与学生一同领略语文课程当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由此为之后学生的自主延伸奠定良好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的提升作为根本目标,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有助于落实国家传统文化文件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了高中语文课程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其中也指出,在学习和鉴赏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过程中,体会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层次内涵,从而受到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这些纲领性文件中所强调出的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都是为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要求,从文学作品中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在吸收和借鉴中感受其文化底蕴,真正将教学行为转变为精神信仰的教育,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使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始终。

3、有益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通过接触和了解优秀文化,在受其感染与熏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同时形成一个良好、健全的个性与人格。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基本理念。追根溯源,教育的本质及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一个人的发展,而兼有道德素质教育意义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比如《劝学》中的勤奋好学品质;《师说》中的尊师重道美德;《孔雀东南飞》当中对情感的忠贞不渝等等。这些古典的传统文化都能够使青少年学生获得辨别现实生活中是非善恶的意识与能力,在内化于心的过程中,逐渐外化于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1、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古诗词、文言文当中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节日风俗、称谓、地理、字号等,这些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覆盖面较广,而且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进行讲解和梳理,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文化常识,为更加深入的阅读奠定基础。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宋代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一些常见的官职,如长史、县令、郎等;自称与谦称的晚生、夫子等。再如,在《鸿门宴》中还涉及到了古代的座次文化,“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西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由此可见,当时的座次尊卑顺序以此为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古代的文化常识不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而且趣味性较强,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学习古文的学习兴趣。

2、古代文学经典

每一册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收录了一定篇数的文化经典,有的是在教人如何治学、处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如《劝学》中“学不可以已”“日日参省”“锲而不舍”,强调的都是对于做学问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再如《陈情表》中对于“孝文化”的真情流露等等。通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引领学生一同去挖掘其中情感、意志、信念等多方面的价值,启发思考,从而使学生自身也能够在古人的修身、治学与处世中习得一二。

3、古代先贤典范

学习古代先贤的为人处世,以滋养学生的心灵,涵养人文精神,也是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之一。如《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篇目都可以感受到故事主人公在国家危难面前,不畏强权,舍小我顾大我的高贵精神,这也正是孟子所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标准。

4、感知文言之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教材中所选的古典经典文学有类似《声声慢》中叠词的声韵之美,也有《离骚》中“兮”“其”虚词妙用所产生的舒缓低回,还有《归园田居》中的平淡朴素。这些精炼生动、流畅多变的语言句式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语言中所蕴含的生命灵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感受古文情怀

情感是古文的灵魂,除去基本的古汉语知识教学以及段落大意的翻译和疏通,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经典教学还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体会古文当中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在字里行间一览古人的风采与情怀,体验古代文人墨客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受文情并茂之美,启迪人生智慧。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其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具有深厚影响的。作为帮助学生成长的耕耘者,语文教师应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开始,引领学生在灿烂的民族文化长河中徜徉,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徐婧.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64.

[2]李子孝.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J].甘肃教育,2019(13):77.

猜你喜欢

结合渗透传统文化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