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019-09-10曹秀娟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地理教学;培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源”的支撑。而当下的青年学生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化自信缺失,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着传统文化教育。且因受网络媒体和潮流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热衷于过洋节日、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西方的时尚文化,从而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较大的冲击。

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充分发挥当代青年学生的带头作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理学科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这既是应试教育的需要,更是推进国家精神文件建设的需要。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在素养层面追求真、善、美,力求让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使现实生活更有创新活力,使试题体现较高文化品质、科学价值和生活智慧。纵观近几年的全国Ⅰ卷、Ⅱ卷、Ⅲ卷,试题选材都非常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关注中华優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见下表)。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探究地理知识元素,要注意深度挖掘和研究地理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堂教学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在近几年的高三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或教学实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时,选用了“国酒茅台”“竹丝扣瓷”“ 佛山的香云纱”“广州扎狮头”等中国优秀文化产业和非遗生产技艺等;又如,在复习“旅游地理”时,选用了“敦煌石窟”、“故宫上元夜”和“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等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瑰宝和非遗文化旅游项目;再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二轮微专题中,又涵盖了“中医药文化”“传统戏曲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相关内容。

通过这些教学素材和实例,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及措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此外,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努力挖掘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中华美育”元素,结合学校的安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校园活动,让中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例如,我校每年4月份都会举办创客文化节,要求每个科组都要开展与学科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我们地理科组除了开展一些学科知的知识竞赛外,还会举办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爱我中华,炫我民族”为主题的民族服饰展示活动;开展“体验民俗,爱我中华”的包粽子、包汤圆、包饺子等活动;或开展 “赏民俗、忆传统”的活动,结合二十四节气、端午及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和故事的普及教育。

三、通过课余观影和参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为了更好的贯彻十九大精神,媒体也越来越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出了很多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关的影像作品。我会从中筛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然后推荐给学生课余观看。例如,《文脉颂中华》、《中国影像方志》、《齐鲁家风》、《寻找手艺》等大型记录片,《传承中国》、《叮咯咙咚呛》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等,它们从多角度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可以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敬畏之心,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佛山举办的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活动。例如,佛山市举办的一年一度秋色巡游、西樵山的狮王争霸赛、端午节各区举办的龙舟竞赛、禅城区举办的“行通济”等民俗活动,以及学校所在地政府举办的罗村孝德文化节、乐安的花灯节等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7年12月20日第05版.

[2]徐晶、慕安月.浅谈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9)

[3]邵英1 史文印2. 传统文化入试题 现实生活再创意——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分析[J].中国考试. 2018(39):66-70.

[4]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试卷点评. 潇湘晨报官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5769641423227322&wfr=spider&for=pc

[5]王路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8.

作者简介:曹秀娟,女,(1974.08一),汉族,籍贯,广东省佛山市,职称,地理中学高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