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
2019-09-10吴冰
吴冰
内容提要
一、营造对话氛围,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二、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话欲望
三、抓住有利时机,维持课堂有效对话
关键词:语文高年级 有效对话 實施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新义务教育法》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引发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而交流的主要手段则是对话。语文教学只有实现了师生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对话交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课题组通过对有效对话教学理论及典型课例的研究,总结出小学语文有效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如下:
一 、营造对话氛围,激起学生表达兴趣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就很难开展。因此,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
1、尊重学生,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要以平等的姿态走进课堂,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对话。一旦“对话”离开了民主与平等,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同时,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教育资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对所选择的教育内容进行“激活”,使它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2、重塑“课堂礼仪”,建立对话课堂新语境。
课堂常规的积极意义在于维系班级授课的正常运作,但课堂常规不应以牺牲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为代价。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对话教学中,应废“规范”而提“礼仪”,确定以“课堂礼仪”来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理念。小学生学会倾听的具体礼仪可以是:①耐心,不随便打断对方说话,不争吵。②认真听,注意力集中。③积极响应,认真思考。学会表达的具体礼仪是:①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②声音响亮,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着眼课堂细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话欲望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高质量地对话过程,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提供对话的素材。
案例:教学《颐和园的长廊》一文时,《颐和园的长廊》是一篇介绍古典建筑的文章,作者充分抓住了《颐和园长廊》的“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美”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迷人景观及建筑特色。仅凭课文的朗读,学生很难感受到景色的迷人。因此,教学此课时,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颐和园长廊》的风光片,配以课文朗读,通过优美的画面及老师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颐和园山水之中,一领长廊的绝美魅力,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此时让学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最美与表述颐和园留给之间的印象,学生就有话可说。如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述心中的颐和园的长廊:
生:长廊是一座绘画艺术的宝库。
生:长廊四季风景迷人,令人流连忘返。
生:长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师:颐和园的长廊真美啊!谁能用上关联词如“不仅……还……”,更生动形象的来描述长廊的美呢?
生:颐和园的长廊不仅建筑技艺精湛,还是一座古典绘画艺术的宝库。
2、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引子和载体,成功的对话必须依托有质量的问题。作为对话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设计出富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的思维磁场。在一定条件下,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可以向学生提供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3、创设“活动”情境
小学生喜好动,在课堂上采用“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案例:陈老师在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在课堂的最后拓展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同学们,学完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太婆贪得无厌的形象深深的留在我们脑中,你们想不想让这一幕幕情景再现呢?让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策划表演情景剧《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吧。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认真研读情景剧本,随后,课堂上呈现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情景剧表演活动。
此环节学生兴趣盎然,表现积极。这其实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教学文本的内容,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使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交融,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三、抓住有利时机,维持课堂有效对话
1.在学生生疑时,引发对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解的问题,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排除疑点,豁然开朗,一旦帮助学生闯进了学习的难关,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案例:在教学《阳光很活泼》一文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文中“儿子”的造句 “阳光很活泼”,是多么生动优美的句子啊,为什么却受到老师的否决?针对这一疑难,教师进行点拨: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文中老师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心灵的碰撞吧!在引导学生研读全文,升华中心的基础上,老师再次提出这一个问题时,学生就能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我觉得文中的老师思维太固执了,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我觉得文中老师缺乏的是人文性关怀;我觉得文中的老师缺少的是童真童趣,缺乏对儿童内心世界的解读:我觉得文中老师最缺少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这里教师将一位学生的问题交给所有学生去讨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中。
2、当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拓展对话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因为这是儿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一种解读。虽然学生的感悟往往比较浅,但教师还是应小心翼翼地加以关注和保护。
3、当学生理解有偏差时,点拨对话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个性发展也存在着差异,对于相同的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视学生理解中的偏差是碰撞的基础,也是实现沟通、培养多元意识的契机。
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有效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保证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地传递给教师,推动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话教学模式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参与对话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话教学在语文课堂的顺利实施。 我们在语文对话教学中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和体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矫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让生生、师生间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课堂洋益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倪文锦李冲锋
3.《对话教学初论》刘庆昌《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4.《现代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