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根溯源:提高中考化学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

2019-09-10李娟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习题中考化学

李娟

中考化学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重要而且要上好似乎比新授课更难。教师普遍认为它既不“新鲜”也不“有趣”,“枯燥”似乎成了复习课的代名词。在以往的中考化学复习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化学现象、性质和结论,学生则机械地重复着这些信息,缺少问题意识,缺乏创新,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高质量的化学课是师生的共同追求,在教学中,我们探索出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定”即为战略定位和布局。“随”就是在发展中要因势利导;“舍”则是要学会放弃。复习课教学也应遵循此道。

“定”是指找准复习课的定位。这很关键,它是一个决定着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哪的问题。在复习课中应明确学生要复习什么知识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提升。复习各阶段的定位和布局,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充分地分析学生、明确复习目标,才能使整个复习阶段是科学的、合理的。

确定复习教学目标定位的依据是什么?目前应该从几个方面人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地的考试说明和实际的学情。如何在中考复习的各阶段中逐步落实初中生学习化学后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应是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

“随”是指复习课要跟随学生的思维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答案的对错,有时往往因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教师就进入下一步教学内容。这些学生是否能够代表全体呢?是否存在着他们的思维替代了其他人的思维?其实,将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可能更具有教学价值,更能反映出学生真正的思维,而不仅仅只是正确的答案。学生学习思路的正确与否,往往比得出结论更为重要。

“舍”是要重视和做好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课前对习题进行运算和探索,要找寻习题之间存在的规律,要舍得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习题的研究中,同时对一些具有共同规律的习题,要懂得精选和舍弃,要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前提,提高学生的思维容量。“要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就要跳入题海”。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要包办代替,要增加教师负担,而是希望教师今天的跳入题海,最终是为了学生和教师都不再跳入。关注试题研究是根本,要找寻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要找到学生思路的障碍点、思考的促进点、思维的飞跃点。要精选习题、理解好习题、用好习题、精讲精练。复习课要解决思维容量,但不能将思维容量与知识容量和习题容量等同起来,要敢于舍弃。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知识理解的越好,迁移越有可能发生。学生对某些知识精通并成功建构,就会记忆得更长久,主动迁移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中考复习课教学要引领学生探寻知识的根源,寻路,在知识源头。找到源头,搞清原理,是学习和做事的根本。那么,怎样在中考化学复习中带领学生回归知識的本源呢?

(一)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是复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一方面相当多的教师将学生复习中做的习题答案来代替教材复习,尤其是用选择、填空部分的习题来替代。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将这种“回归”变成了“孤立”“碎片化”的回归,造成学生的复习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浅层次复习。

“回归教材”要注意体系的构建,要以“关联”的态度审视教材中的每一部分,使其成为学生搭建起综合问题分析解决的“脚手架”。要在找到知识本源的基础上,系统地建构出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认识问题的角度、思路。

(二)回归思想方法的起点

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来源于他们对基础或教材经典实验的真正理解、内化和迁移。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看到利用气体压强差这一实验方法设计的相关实验,那么追根溯源这个方法来从何而来?学生是否学习过?从人教版教材中来看,最早出现这一实验方法就是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这个实验中。新授课时,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没有办法深入的探讨,有的教师可能认为这个实验好像中考涉及的不多,不太重要。如果深入地分析这一个经典实验背后的教育功能,就可以看出这个实验并不简单。依托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会很多。首先,从认识论层面,这个实验提供了能够说明氧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分数为五分之一这一事实的实验证据,知道了红磷可以燃烧消耗氧气等信息;从方法论层面,它隐含了气体压强差的利用、误差控制等实验方法;从思想论层面,这个经典实验再现了科学家研究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所以在复习阶段就可以对此实验有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可以从反应原理、装置原理的角度再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由操作原理出发还可以从定量研究的实验误差分析与控制的角度三探这个实验。

纷繁的综合实验题,不管如何变,它的源头在哪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它背后的功能?所以关于实验方法的复习,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回忆起实验的过程,“知其所以然”是真正理解该实验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明确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帮助学生追根溯源,要深入挖掘基础或经典化学实验及科学探究的内涵,以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迁移能力。“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016年大连市中考化学试卷有一则试题:为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如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此题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若要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多数学生都没有正确的作答。反思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复习中和反应这一实验时,学生能真正理解该实验的关键点:“溶液的反应很快就能进行,为什么还需要搅拌?”“玻璃棒搅拌在本实验中的作用”,那么就能够顺利的迁移了。所以复习课教学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实验,而是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实验中蕴含的实验方法和思想,追根溯源,找到思想方法的知识源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问题探究首先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从而让其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任务型复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以开放性、合作性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在促进学生积极互动、思考、决策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任务型教学在化学复习教学中的运用,更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或接近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擘案设计精细化

学案是教师在组织复习教学时常采用的方法,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两种即“留白式”和“填空式”学案。

“留白式”是指学案上留有大面积空白,学生要自己疏理知识体系并填写对应的知識。“填空式”是指学案上已有知识体系,教师将知识要点设置成空白由学生填写。这两种学案的思维容量不同对学生的主动性及能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处理方式也就不同,其对比如表1所示。

作为任务型学习模式,可以视具体情况将两种方式穿插使用。既达成知识点的回顾,又让学生有积极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学案卷的牵引下,梳理知识、形成脉络、构建体系、解决问题。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任务型复习模式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复习课“枯燥无味”的感觉,也能激发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索问题的欲望,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将化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也在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熟悉的、学过的知识,给学生以新鲜感。例如,可以用“暖宝宝的秘密”“牙膏中的化学”“皮蛋中的化学”“某地爆燃事故”“自然界中的水”等主题将初三化学核心知识、核心探究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形成能力。

对于复习课教学,很多学生在心理上是有抵触的。若能使学生从复习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从中触摸到学习活动与自身成长之间的联系,他们才会自主地、以高涨的热情去关注复习内容。所以要改变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带着任务学习。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习题中考化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奇妙的化学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