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应当“接地气”
2019-09-10梁好
梁好
一所农村学校正在实施一项课题研究“学生口语拓展训练”:学校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四课外活动时,让学生逐一上台发言,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台上侃侃而谈,全然没有羞涩与胆怯。教师觉得,学生经过两三年的训练,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家长觉得,孩子们会讲了,成熟了。
提起这项课题研究,校长说缘于自己小时候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往,现如今的农村学生更是如此: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有空便玩手机,难得有说话的机会。不愿说话、不敢说话、不会说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有张嘴说话的机会,他选择了“口语拓展训练”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坚持了三四年,自主摸索,成效显著。可当被问到有没有申请到相关课题时,校长失望地说:“申请过几次,但都没有进入教研部门视线,课题没能立项。”他希望通过课题立项,邀请专家对他的研究进行指导。
不由想起之前评估时走过的十几所学校大多申报了各级课题,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也很完善;但是,这些课题多是某一方面的技术问题,与学生联系不够紧密。而这所农村学校没有立项的这个课题,与学生成长关联度更高,更有研究价值。课题研究是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部门对学校的规定性要求,很多学校常常片面理解课题,申报者与参与者关起门来编制方案、写论文、出成果,为评职称增加硬件,课题本身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却无人关注。
课题研究最终应当指向学生,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如若偏离这个宗旨,课题研究的价值就会打折扣。这所学校的课题虽然没有立项,却给学生、也给学校带来了变化。
其实,很多农村学校正在通过类似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管理者自我突破的决心与愿望。他们渴望通过改革改变教育现状,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课题项目看似稚嫩,却“接地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缺少的是专家的引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这正是教研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做课题研究,宗旨意识与服务意识不可或缺。就课题规划部门而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能为了课题而课题,不能仅仅注重课题申请书的规范与严谨,更应着眼于课题对师生发展的作用,发现具有研究价值与潜力的课题项目,并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切实帮助学校借助课题改进教育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就学校而言,要以服务学生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将课题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更“接地气”。通过研究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如此,才能体现课题研究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