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课堂特色教学评价探究
2019-09-10邵睿
邵睿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需要为开展课堂教学特色评价提供了现实依据。小学特色课堂教学评价要坚定不移地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坚持动态发展、学生为本、要素整体性等评价原则,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评价,有效保障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现实依据;基本原则;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近年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小学课堂教学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传授者。厘清小学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特色评价体系,是有效保障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作为课堂教学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合理构建特色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特色评价是实现教师特色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创办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实施特色课程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需要为开展课堂特色教学评价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有利于加快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特色学校的创办过程中,特色教学是特色学校的根基和灵魂,课堂教学特色评价有利于加快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小学数量约为16.7万所,这些学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类型性和层次性特点,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历史和文化,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在追求公平、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学校品牌。课堂教学特色评价可以在中观层面规范、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帮助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形成学校总体的教学特色。
(二)有利于挖掘、培育和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特色
在特色教师的培育过程中,特色教学是特色教师的本质规定,课堂特色教学评价有利于挖掘、培育、巩固和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各自特色。开展课堂特色教学评价可以挖掘教9币的特色教学潜力,可以帮助教9币更好地进行专业发展,形成稳定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教学特色,并在持续的教学评价中不断帮助教师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有利于提高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
在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特色教学是特色课程的必要手段,课堂特色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特色课程实施的效果。学校需要依据特色的育人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广泛搜集和整理各种信息材料,对特色课程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师教学决策提供参考。以往小学课堂上教9币教学评价用语单一且笼统、模糊,如“你太棒了”“你说得真好”,但这种评价难以让学生真正明白、懂得自己好在哪里、对在哪里。
(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特色教学是学生个性学习的重要保障,课堂特色教学评价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主张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教师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每个教师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程度的知识储备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评价者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亦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会使教学评价效果事半功倍。
传统的语言评价是最直接、快捷的方式,也是目前小学教学评价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评价者可以组织专家对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可能是实验室,也可能是室外)进行录像评教、微课评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线评课,让教师和学生与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小学课堂评价的转型与特色构建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主人公,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潜在发展空间,实现对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培养与提升。
(一)动态发展性原则
小学课堂特色教学评价要坚持动态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推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习得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这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始终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导思想,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堂评价好与坏的根本标准。一方面,要始终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评价对象,密切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思想状态、专业状态和情感状态等,一切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组织管理为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要以动态的、持续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让评价者深入课堂活动之中,通过课堂观察和合作性对话,推动评价范式与评价教学方法的革新,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化提升。
(二)以学生为本原则
小学课堂特色教学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学生与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两大基本要素,课堂特色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关注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互动中的发展与提升。一方面,课堂特色教学评价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业素养为根本宗旨,以促进个人的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为终极目标。教师的一切“教”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所有教、学与评价,都是为了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寻找适合自身品质特点的学习方法、提升个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课堂特色教学评價要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秉持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最优化的教学范式与方法,才能更好地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要素整体性原则
小学课堂特色教学评价要坚持要素整体性原则。小学课堂是一个完整的、平衡的教学生态场域,对其评价也一定要形成系统化的体系、遵守一定的原则。一方面,要对课堂教学要素进行整体性评价。各教学要素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特色教学评价不能针对某个单一的要素,要以学生可能发展的综合素养方向与结果为评价对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达成目标的整体性表达。另一方面,特色教学评价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先进评价方法的应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包括多个方面,融合了多个发展要素,要准确评价学生的整体性发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单纯依靠客观的量化评价。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进行质性评估,以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靠,评价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改进和提升有实际帮助。
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通过其激励和引导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夯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联系课堂教学各要素,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特色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参照。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
1.端正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教师要始终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把“知识与技能”作为主线,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与挑战。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讲普通话和与人交流的意识,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习到的词语。
2.厘清具体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课本的知识结构,厘清学年、单元以及每一个课时目标,抓好每一课教学重点、难点,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跨过“最近发展区”。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和会写每个学习单元的生字,理解意思,正确书写。
3.优化教学目标的达成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教师可“因材施教”,采取师生问答、操作练习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实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环境评价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激发特色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主要包括色彩、温度、桌椅等硬件设施的布置和民主、文明、和谐的软文化环境的建设,尤其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位。
1.提高教学设施使用效率
教师要充分提高教室里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通过室内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设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最大化地拓展学生对教学主题隋境的思考与再创造空间。
2.优化教学环境设置
优质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师生的高水平互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思考与表达,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理想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置,如在小学数学学科“认识倒数”一课中利用小游戏进行导入——“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文字颠倒的游戏,我说明天,你们应该说什么?说天明。在数学中也有数字颠倒问题,这节课老师就来讲一讲这样的有趣知识。”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环境设置还应遵循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下,通过科学的教学与评价,激发目标实现的持续性动力,促进双边成长。
(三)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仔细梳理,把学习内容有结构、容量合理、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会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未知、辨析重难点,在大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1.准确分析学隋
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状态决定了教师授课的内容、难度与方法。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两端的实际水平,“以学论教”,根据学情适当重构知识结构。
2.正确组织教学内容
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知识网的构建比零散的知识点接纳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科学组织知识点,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而后“授人以渔”。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获得的目的之一在于更好地投入实践、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阅读内容必须以密切联系实际的新思想、新问题以及新技术等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为主。
(四)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除了重视内容的选择与传授,还要恰当制定、选择教学策略,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发生与发展。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
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既要求教师要事先规划好导入、新授和巩固之间的层次与联系,还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并遵循民主、权威的课堂学习规则,使课堂学习张弛有度又秩序井然。在此,互联网等新科技的广泛使用也会促进教学流程的顺利展开。
2.发挥教学智慧与专业素养
教师要关注细节、观察学生,把握好课堂思维动向的发展,教师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专业知识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具体,教师的评价要高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帮学生厘清知识的构建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诊断、分析问题。
(五)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要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教学相长。教师要始终秉持“以学论教”的先进教学评价理念,注重通过学生的合作、思维表达和情绪等评估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程度。
1.科学设置教学难易度
理想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科学设置教学的难易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做到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学梯度,善于发掘训练契机。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真正的开放课堂,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交流与学习,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3.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理想的课堂教学,教師要能够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效度。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看待、辩证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入追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高效率地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材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独立、高效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实现社会价值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