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材为例教学生有序写景

2019-09-10丛长涛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移步换景写景

丛长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辩证地阐释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读写结合就是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高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现以写景文章为例,谈谈是如何依托教材,教学生在读中学写。如果学生的写景文章写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言之无序。写景文章重在顺序的安排,如果文章条理混乱,景也就无法呈现。其实,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习作范例。教学中,笔者对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写景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发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景物的时间变换顺序、感受景物的空间转换顺序、体会景物发展变化规律、抓住景物的特点等方法来有序写景。

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景物的时间变换顺序来有序写景。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文章先总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的顺序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宝库。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这座美丽的大花园。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重点引领学生体悟本文的写作思路——按时间顺序写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表现季节变化的语句。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秋天,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加翠绿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这四句话都是以季节开头,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写作方法是按时间变化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每个季节里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而体会写每个季节时要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特点来写。如描写春天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写出了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再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内化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小练习: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校园,要求按照时间变化顺序来描写。因为有例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引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回想校园内每个季节的不同景色后,便欣然下笔成文。同样的校园,在不同的季节里,景物别有一番韵味,学生写出的文章自有自己的特色,最主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学会了按四季变化顺序来描写校园。

教师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写景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四季,还可以是一天当中的早、中、晚等。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就是按照早晨和傍晚两次经过大榕树时,写出了“鸟的天堂”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致,让人回味无穷。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后,可以让学生“实战演练”,还写(俄们的校园》,这次要求学生按照一天的顺序来描写。这样,校园早晨的生机、中午的热闹、晚上的宁静,就在学生的笔下一一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學生直观感受到同样是写校园,同样都是时间的顺序来进行描写,所写出的内容竟截然不同。由此,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拓展时间顺序可以是一天当中的早、中、晚,可以是一月当中的上、中、下旬,也可以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还可以是三年五载等,具体要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描写景物,那要根据这个景物自身的特点来选定。

写景点比较大、景物比较多的这类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景物的空间转换顺序来布局谋篇。空间转换顺序通常包括两种类别,即移步换景法和方位变化法。移步换景法特别适合写游记类文章,因为游览的景点不固定,会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必须按照游览顺序进行记叙。我们把这样游览景区立足点不固定的描写手法叫作移步换景法,这适合描写不同空间位置的景物。

小学阶段比较经典的此类课文首推《颐和园》一文。这篇课文着重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语言生动优美,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尤其是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使文章层次清楚。教学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作者游览地点发生变化的语句。如“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通过教师充分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有条不紊地向读者介绍这些美景,尤其是这些语句具有明显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交代了作者目前所处的景点,又把每个自然段巧妙的衔接在一起。

这类文章还有《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该文分别按照“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空隙一内洞一出洞”的顺序来描写双龙洞,层次相当清晰。学生了解了这种写作顺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练笔,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这一写作技巧。练笔内容依然是写学生熟悉的校园,这次就要求学生以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校园里的景物。

这时候,学生则会仿照《颐和园》一文,采用移步换景法来介绍校园。于是,有的学生是按照“校门一教学楼—操场”写起,有的学生则是按照学校三个教学楼的顺序来写。但无论怎么写,学生都按照移步换景法写出了不同的景点。写完此文后,学生对写景文章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写景,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顺序,也可以按照空间转换顺序来写,采用的写作方法不同,形成的文章自然也不同。

按空间顺序写景,除了移步换景法以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空间方位变化法来写景。空间方位法一般是指前后、左右、上下、内外、远近等次序。在文章中,作者一般采用定点观察,以目光移动的次序来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是按照“海面一海底—海滩—海岛”的方位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长城》一文,作者则是按照从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教师要求学生练笔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尝试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顺序来描写校园。

自然界还有一类景物,如潮起云涌、日出日落等,这些景象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着。描写这类自然景观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景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来写。

这类典型的例文非《观潮》《海上日出》和《火烧云》莫属。《观潮》一文,作者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课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海上日出》一文也是按照“日出前一日出时一日出后”这一日出变化的顺序来写。而《火烧云》一课虽然仅仅写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但通篇都是按照火烧云发展变化的顺序来描写。

讲授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和描写方法。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练笔,如写日落、涨潮等自然景象,学生基本上能按照“发生前一发生时一发生后”这一景物的变化规律来写,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写作效果。

四、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的文章不直接点明景物特点,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而有的文章,作者直接点明景物特点,并且抓住这个特点进行写作,形成了抓住景物特点来有序写景的方法。

這类典型的文章有两篇,一是《桂林山水》,二是《索溪峪的野》。《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紧紧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山和水的特点:水是静、清、绿,山是奇、秀、险,山水映衬,各有特点,独自成段。《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野”字。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几方面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特点鲜明,各自成段,文章脉络清晰。

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直击重点,引导学生找到这些景物的特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明白有些写景类文章,如果景致特点比较突出,完全可以按照景物特点来进行布局谋篇。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可以要求他们写写周边的大海,可以写写家乡的美景,当然也可以继续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校园,习作要求应该有所变化,要求学生抓景物特点来写。学生笔下的校园,特点就比较突出了,诸如“行知”“美丽”“雅致”“先进”等。如此,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写校园时,我们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照方位变换顺序写,还可以抓景物特点来有序写景。这样,学生掌握的写景技巧多了,自己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了。

四种写景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网络框架图(如图1所示)呈现:

当然,教师还需提醒学生一篇写景类文章不一定只用一种顺序,往往是以一种顺序为主,其他顺序辅之。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介绍草原时,则是采用了“从上到下、从远至近”的方位顺序来描写,其他段落则采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草原,这需要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以上,笔者以教材中的写景文章为例,阐述了依托教材如何教学生言之有序来写景物。教材是个例子,教师确实要用好这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读”中逐渐发现“写”的规律,读中学写、以读促写,凭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最后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提高。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移步换景写景
菩萨蛮·玄英梦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移步换景法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会移步的骷髅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