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之变革
2019-09-10龙超
龙超
摘要:在如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引用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其中,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有效的激发作用,进而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图片与视频的形式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引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如今这个时代,技术革命已经深深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行业中,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次革新的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灵活的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教具,来对小学语文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一次大的改变,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下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图片教学,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在如今,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在其中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为了增加语文课堂的课容量,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所授课程相关的图片来对教学进行辅助,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与文本相关图片的鉴赏,身临其境的走入文本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月球之谜》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们讲关于月亮的内容,在过去,学生可能对月亮并没有非常多的认识,只是从各种传说中听说过月亮,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来对月亮进行认识,若教师单纯的使用语言讲解,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见到的“大玉盘”是一颗天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关于月球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月球作为一个天体的本质,像这样,结合图片来进行文章的讲解,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好太多了。
二、开展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年龄较小,从心理到生理层面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并不具备非常强的学习意志与学习动力。若教师强迫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虽然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教学效果也往往得不到保障。鉴于此问题,教师需要能认识到,兴趣是第一学习推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小学生往往都对动画片这种视频形式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将课本的教学内容与视频链接在一起,通过形象有趣的视频促进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教学中,普罗米修斯是西方神话人物,学生在之前可能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物,若教师使用单纯文字的讲述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动画片《普罗米修斯》,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官来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传说。与此相关的,在讲述一些寓言传说的课文时,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动画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革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在过去,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具很简单,常常是一人、一书、一黑板,教师展示教材中内容的方式除了自己的语言讲解之外,就只能通过粉笔在黑板上写画了。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即使教师拼命的想把课讲好,想把自己的知识展示給学生,但由于课堂本身的限制,也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单调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无精打采。而在如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机会,教师可以利于其中的新型教学手段将整个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多彩,使学生能乐于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选择课件、图片、视频等来进行课程导入,当学生被教师所展示的内容所吸引了,就能带来一个不错的开始。比如,在《长城》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长城的照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心,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当学生感觉有些疲累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进行放松,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趵突泉”这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感觉到有些疲累,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趵突泉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视频中得以放松自己的身心,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具体的课程,选择合适的图片和视频,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本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使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充实饱满,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王自强.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01):47-48.
[2]朱强,王晓美.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数码设计,2017,6(0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