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古诗教学四步曲

2019-09-10秦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

秦艳

摘要: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中国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关键词:一年级古诗教学 巧用插图 文化意象 情景表演 写小故事

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到还不觉得与S版的教材有多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拼音、识字,可这下册语文就一言难尽了。更为突出的是:古诗。我拿起教材认真地翻了一翻,数了一数,竟有十首之多,这在以前的S版教材是完全没有的。这么多的古诗,难道让孩子们读一读,初步感知一下,能背诵就可以了吗?到底这古诗教学应该深入到哪一步,我还真的拿捏不准。不过,通过我对《静夜思》一诗的教学后,我发现,还真不能小瞧這群初入学堂的稚子,他们完全有能力接受更深一步的教学。为此,我在古诗教学中尝试着如下的模式。

一、巧用插图,会诗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备了一幅插图,这些插图都较形象地再现了古诗的内容。所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利用这些插图,那么,对于学生理解古诗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我尝试着让孩子们结合插图,理解诗意,没想到效果极好。课上,朗读完古诗后,我问道:“同学们,读完刚才的古诗,,你们知道古诗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话音刚落,几个孩子的小手便高高举起,我叫起其中一个孩子,他张嘴就说道:“采药。”我连忙抓住这个关键词,又继续问道:“谁采药去了?你们想知道吗?那就看看旁边的插图吧!”两分钟后,我开始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他们在哪里?你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可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告诉大家。”通过一番交流后,孩子们总结到:“一棵大松树下站着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接着,我问道:“古诗中的哪一句在写松树呢?”孩子们齐声答道:“松下问童子。”“对了,‘松下’就是在松树下,那‘童子’的意思你们知道吗?”已经看过图了,我以为孩子们肯定会知道,可只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答案,于是我又引导他们看图,理解了‘童子’的意思后,我又追问:“他们在松树下干什么呢?请一起朗读第一句诗。”读完后,孩子们一下就说出来了:“大人在向小孩问路。”我一听,不禁莞尔,但也不着急纠正,只是道:“是不是问路,请听老师读下一句‘言师采药去’。”这下终于回到正题了,“是说师傅采药去了。”于是,我回过头来,:“所以,大人是在向小孩儿问路吗?”“不是,是问小孩的师傅去哪儿了。小孩儿说我师傅采药去了。”至此,整首诗也弄明白一半了,我指名读下一句“只在此山中”,问道:师傅在哪儿采药呢?“山上。”“对了,就在这座山上,那能找到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能。”我趁热打铁:“你们从哪儿看出来了?”“云深不知处。”“哦,原来是这山里的云太多了,看不清,找不到师傅去哪儿了。”整首古诗借助插图,孩子们很容易就读懂了。

二、文化意象,助理解

意象是文艺美学中的概念,而文化意象从属于意象,是相对于自然意象而言的,是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尤其增加了文化翻译的难度。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很快地带领学生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一诗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有关月亮的图片,弯月→圆月→海上明月→玉盘似的圆月,一看到这些图片,台下就是一片欢呼声:“好漂亮呀!”不知怎么的,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古人登高望远,能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如今跻身于现代化21世纪的我们,却只能吼出一句‘哇,好漂亮’,这尴尬的局面不正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浅薄而造成的吗?他们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现在的我们是行万里路,未必读万卷书。何不试试现在就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呢?于是,我改变教学方式,从上学期学过的比喻句入手,引导孩子们说出“弯弯的月儿小小船”“圆圆的月儿像玉盘”,尽量把句子说美一些。当展示到海上明月这一幅图时,我先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上的美景,再过渡到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来描述,简单的讲解后引入文学常识:月亮是一个意象,人们常用人月两圆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然后出示第四幅图,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学过的古诗来描述,为了降低难度,培养兴趣,我先让孩子们观察,引导他们说出月亮像什么,它现在挂在哪儿?再用我们学过的诗句来描述,本以为还要引导一会儿才会有效果,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有了课前的铺垫,我顺利将课堂过渡到《静夜思》一文。

三、情景表演,悟诗情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发展学生创造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宽松且开放的表演平台,促使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

例如:教学《静夜思》时,我请孩子们上台扮演李白月夜思乡的情景,孩子们情绪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在理解诗意后,我在一旁渲染气氛: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在他乡,望着空中的圆月,他想到家乡的亲人,夜不能寐;想到家乡的一草一木,他不禁悲从中来,起床来到院子里,来回踱着方步······然后要求孩子们仰头观月,双手背在身后,一边走一边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开始,孩子们还沉浸在表演的欢乐中,但要求他们想想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在想象独在异乡的李白,很快便能投入其中了。从课堂活动可发现,这种表演活动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四、写小故事,练表达

古诗往往短小精悍,尽管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诗词意境和思想感情却往往是意味无穷,并且可以让人慢慢回味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创设更多不同的情境,这样学生也会对古诗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自然在理解上也会更容易。

例如,在教学《池上》一诗时。上课伊始,我先请孩子们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很快,孩子们就被图中小孩划船的情景所吸引,因此,第一句便是“一个小孩在划船。”根据他们的回答,我引导他们找到相对应的诗句“小娃撑小艇”,接着继续引导他们看图,小孩在哪里划船,划船去干什么?通过观察,孩子们看到船上的莲蓬,再结合诗句“偷采白莲回”,他们知道了“小孩撑着小船去偷莲子”。既然小孩是偷偷的采的,会被人发现吗?因为观察过船在浮萍上划过的视频,他们一下子就说出“会,因为浮萍分开了”。于是,我又引导他们说出相关的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到此,诗意理解了,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我来讲故事,他们来读古诗。游戏结束后,我问孩子们:“诗中的小孩可爱吗?你想把他写下来吗?现在换老师背诗,你们写小故事,好吗?”于是,我们边讲边写,一个小故事就写好了,写完后,我再请孩子们背古诗,这已经不是难事了。

总之,低段的古诗教学没有固定的格式,我们要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这样的教学不仅对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的古诗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还能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并产生乐于走进古诗的愿望。只有乐于学习,才会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郭春霞. 小学古诗教学"四部曲"[J]. 陕西教育:教育, 2014(5):32-32.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关于当代意象学视域中的当代艺术图像阐释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讨
功能对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
《牡丹亭》英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