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文为例,教学生表达

2019-09-10潘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广玉兰状物夹竹桃

潘波

怎样发挥课文的范例价值,引领学生们学会表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体会。

一、比较阅读,拓宽课堂“教”的广度

《夹竹桃》是经典的状物类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本着语用观念,将它与《广玉兰》以及三年级学习的状物名篇《荷花》进行比较解读,让学生充分领略状物类散文的章法结构与写作特点。

1.谋篇布局上匠心独运

《广玉兰》中,作者按照一般的认知规律,先由香识花,再工笔细描其色彩、质感、形态,以及它的叶片,最后总结抒怀。而《夹竹桃》一文开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继而从花的颜色、韧性、引起“我”的幻想三个方面细腻描写。这篇课文开头与首尾呼应,中心突出。

《廣玉兰》第3自然段围绕中心采用“总分总”构段的方式,语言结构精巧。而《夹竹桃》中多数段落都采用“总分”结构。在第4、第5自然段之间,作者用“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一句话进行衔接,使文章上下连贯、自然。

2.写作手法上各领风骚

师:花开花落,各有风采。不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自己最喜爱的花的?咱们来比较《广玉兰》第3自然段和《荷花》的第2自然段,看看它们在结构和描写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生:两段话中都展现了“含苞欲放”“刚刚开放”“完全盛开”这三种姿态,作者成功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语句比较生动形象。

生:《广玉兰》一文打破以往写作惯例,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花瓣凋谢”的形态。

师: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往往描写花儿的“含苞待放”“尽情盛开”,却很少写花的“凋谢”。即使写了,也是表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或是“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伤感。作者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详细描写花瓣凋谢的广玉兰花呢?

生:花谢是为了孕育种子,这是新的开始,不是生命的终结。

生:普通人由花儿盛开想到生命力,而作者由挺立的花茎,由密密麻麻的种子,看到了它所蕴藏的新生命,看到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广玉兰的内在之美。

怎样描写事物的形态?怎样通过详略安排来凸显事物的主要特点?怎样巧妙抒发内心情感,使文章具有意蕴之美?学生们逐渐若有所悟,仿佛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比较阅读相同体裁的文章,拓宽了阅读教学的视域,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有效推进了语言思维的纵深发展。

二、读写迁移,提升课堂“学”的效度

课标的定位不是“知”,而是“行”,要落实到实践上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语言知识只有运用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在比较阅读了这三篇状物散文以后,我随即引导学生开展以“写一种我最喜欢的植物”为主题的读写迁移训练。我把他们带到学校的植物园里,让他们自由地参观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学生一个个开心坏了,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欢叫个不停。

师: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喜欢它的什么?

生:我最喜欢盛开的紫藤花。它那淡雅的色彩、纯净的花香,以及那铺天盖地的气势,令人惊羡不已。

师:那么你打算怎样用语言去描写去赞美它呢?

生:我想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要从颜色、花香、生命力这三个方面仔细地介绍它。

我和学生一边信步观赏着,一边进行语言交流和习作探究,逐渐把课内所学习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延伸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写作中来,在脑海中编织出了认知和表达的结构网络。

拓宽教学的视域,有效地利用文本,拓展文本,开展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方能真正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金湖吴运铎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广玉兰状物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夹竹桃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广玉兰
你看,广玉兰又开放了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夹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