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铺就学生语言图式的新路径
2019-09-10高东霞
高东霞
支点式学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体悟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丰富了语用经验,更让他们掌握了必要的语用方法和技能,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图式。
一、舒展——以关键词语生长语言图式
借力支点式学习,生长学生的语言图式,可以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实现。学习课文时,学生可以先搜集关键词语,再联系自己的语言重组课文信息,讲述时边看边想,用词串句,用段连篇,层层扩展。相应地,这些关键词语就成为了学生生长语言图式的舒展点。
《菩萨兵》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课文,复述故事”。考虑到文本的故事性,笔者决定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体悟支点式学习的精妙。
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后,笔者引领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回顾两条线:一条是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的线,一条是侧面写藏胞的线。
学生以关键词语为抓手,再加上语言图式,自然能顺畅地将课文用言语表达出来。学生不仅会为自己流利地使用语言文字感到开心,更会为自己掌握了抓关键词来表达的语言图式密码而自豪。
二、迁移——以文体联结发展语言图式
一篇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具有一定的文体特点。文体不同,它的功能和语言特点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一类的文本相互联结起来,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主题文体”的支點式学习意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材料,还能让学生学会迁移,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篇到类,最终在言语表达中发展语言图式。
执教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笔者引导学生先梳理文本主要人物,再概述文本提纲:后羿射日、逢蒙拜师、接济百姓、王母送药、逢蒙抢药、嫦娥吞药、嫦娥奔月、后羿追妻和乡亲遥祝。最后引领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这些情节,学生也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了语言图式。
学生用概括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列出神话故事中的9个事件,逐步领悟了神话故事的内在逻辑结构。这种专业言语表达式阅读,从文学作品构思中迁移出来的支点式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习得故事写作的情节构思,还有助于学生表达“主题文体”时发展语言图式。
三、深化——以认知规律提升语言图式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的故事情节变得复杂起来,那么如何关注年段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这一类型的课文呢?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图式理论,引导学生通过支点式学习,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逐层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稳步提升语言图式。
执教《螳螂捕蝉》,笔者先请学生说说通过文本所看到的景象,再选择一种方式来表达故事。实践证明,学生的言语表达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如把文本中“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说成了“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显得更为生动。有的学生创造性地描述环境: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的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
教师应以理性的意识和自觉,关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生认知特点,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我建构、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这样的言语表达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图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