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慢综艺节目的对比研究

2019-09-10马梦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8期
关键词:慢综艺综艺节目真人秀

马梦阳

【摘要】随着大众审美对传统室内综艺以及竞技类等真人秀节目的疲倦,一类主打“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慢综艺在国内悄然蔓延开来。此种类型的慢综艺脱胎于韩国综艺,如《孝利家民宿》、《尹食堂》等, 在此基础上又“因地制宜”,在不断借鉴学习的过程中也有所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慢综艺 ;中韩节目;真人秀;综艺节目;娱乐

每日穿梭于繁忙的都市中,我们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迷茫与焦虑让我们想停下脚步回到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来自于工作、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也让人想要逃离眼前的苟且,去追寻诗和远方。在现代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每天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与烦恼,停下脚步享受生活便成为了大家美好的愿景。在综艺真人秀节目泛滥的时代,“慢”综艺就像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一处僻静之地,它在击中了城市生活痛点的同时也放慢了人们匆忙的步伐,缓解了紧张的神经。这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塑造是基于对现代生活人们心理需求的发现与理解,为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满足与慰藉。

目前,我国慢综艺节目创意大多来源于韩国,从明星经营餐厅类(韩国《尹食堂》VS中国《中餐厅》)、民宿体验类(韩国《孝利家民宿》VS中国《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到农业体验类(韩国《三时三餐》VS《向往的生活》)。但由于社会文化、嘉宾个性等因素,其实《中餐厅》《亲爱的客栈》《向往的生活》在借鉴的同时也“因地制宜”,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与修改,以更好得适应中国观众的口味。而在播出效果上,以《三时三餐》为例,该档节目在韩国的平均收视为 11.5%,最高收视为 14%,在同时段节目中连续 12 次排名第一。而另一档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播出平均收视率为1.479,市场份额7.212%;芒果TV播放量达到了15.3亿次,在同时期综艺节目中也算表现亮眼。

《三时三餐》是一档韩国 TVN 电视台出品的自给自足有机农业生活实境综艺节目,分为“农村篇”与“渔村篇”,车胜元、柳海镇、孙浩俊以及李瑞镇、玉泽演等嘉宾远离城市喧嚣,来到农村或渔村通过劳作,自给自足解决三餐。嘉宾贴近自然,全面体验农村的劳作生活,期间没有刻意针对嘉宾的难题,也没有尖锐的矛盾贯穿始终,不存在竞争,更缺少悬念 ,可以说是一档综艺要素相当弱的节目。《向往的生活》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第一季“农夫篇”于2017年1月5日正式播出。节目中黄磊与何炅首度合体,外加音乐才子刘宪华,三人一起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搭建起“蘑菇屋”,守拙田园,自给自足,每期都会有客人光顾,蘑菇屋里的几位成员就要想办法招待他们。第二季与第三季在人员搭配上分别做了些微调整,第二季新成员彭昱畅(新生代男演员)以及第三季张子枫的加入,为节目注入了年轻的力量,“两少两老”的定位更加准确,兄弟情与兄妹情在“蘑菇屋”里上演,使“家”的意义更加直接得传达给电视观众。此篇论文将从节目定位、人物塑造、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对比两档综艺节目以对中国慢综艺节目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1. 两档节目定位不同,分别打出“真实牌”与“情怀牌”

作为一档农业生活实景综艺节目,《三时三餐》关注当下人们的“健康生活”,以有机食物为切入点,着重突出“饮食”方面。农村篇与渔村篇中,随着地点和季节的变化,节目内容和框架会有稍稍的改变,但做饭环节中的每一步从准备食材到嘉宾用餐完毕都会运用后期剪辑手法进行强调,所以很多韩国观众表示,观看《三时三餐》也像在观看一档趣味横生的美食节目。《三时三餐》的节目定位简单质朴,就是让嘉宾通过一天真诚务实的劳动来自行解决三餐的问题,贴近自然,在朴素的乡间为一顿饭努力,在此过程中体会饭菜中所蕴含的真正价值。所以,在节目中,才会有为了新鲜的食材,嘉宾们撒网捕鱼,在没有烤箱的晚才岛上烤面包的情景。观众更多的是看到明星嘉宾们为吃上一顿饭菜所付出的艰辛,白天他们还需要负责农作物的种植与收割,全面体验农村的劳作生活,于劳作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于平淡中体会最真实的人生。

不同于《三时三餐》将重点放在务实的“劳作”与“饮食”上,让观众自行去体味,《向往的生活》则将观众的注意力更多转移在了嘉宾的谈心交流上,通过交谈来展现“人与人”的故事,观众也可以更加直接地听到每一位嘉宾从前的经历与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才有了宋丹丹疯狂吐槽自己的儿子,孙红雷与黄磊回味往事,诉说老友情等场景。可以看出节目组是想赋予节目更高的立意,过的是悠闲的乡村时光,追求更多的是精神灵魂上的放松。为了使得节目更具有冲突性与可观性,在嘉宾的选择上也颇费苦心,比如具有“友情”卖点的多年老友李冰冰与任泉,凸显“亲情”的宋丹丹母子等。

两档节目的“情怀”和“真实”也体现在嘉宾所居住的房子上,《向往的生活》中,“蘑菇屋”明显是通过节目组进行精心改造之后的一个为嘉宾提供的精致住所,里面设施齐全,构造极具美感,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理想归隐之地;而《三时三餐》则原汁原味的保持了韩国民宿的面貌,以最真实的农村现状迎接每一位嘉宾的到来。节目定位的不同导致两档节目在情感、细节等的设定都有一定的出入。

2. 两档节目人物塑造一“实”一“虚”

《三时三餐渔村篇》中,车胜元、刘海镇、孙浩俊主打妈妈、爸爸与儿子的人物设定,车胜元之前就是观众心中的好爸爸,好先生形象,节目播出后,因其高超的烹饪料理能力而又被观众们称为“车大婶”,而刘海镇却意外在节目中表现出其贤惠的一面,这种一主外一内的形式也在《向往的生活》中似乎得以沿袭,嘉宾何炅、黄磊与刘宪华分别扮演起了“能干活的妈妈”、“有头脑的爸爸”、“不谙世事调皮的儿子”三个角色。他们三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因过去的职业形象而赋予的象征化个性符号。黄磊在《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中不仅塑造出了一个神算子、无所不能的形象,同时也是厨艺超群的父亲。在《向往的生活》中他负责解决难题,为嘉宾准备饭菜。而以主持风格亲和著称的何炅在节目中更多地起着协调嘉宾、帮助嘉宾融入节目的作用。新生代偶像、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大华是节目笑点的担当,由于文化差异,他创造了一系列笑料 ,是典型的“ 熊 孩子”形象。黄磊和何炅作为典型的大陆本土明星,深諳中国传统人情世故,他们代表的是典型的中国符号,而自小受西方教育的大华则是现代西方文化的符号,他与前两者的互动无可避免会产生一种文化碰撞。黄磊、何炅给 大华讲解生活细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两种文化相互冲 突、融汇和吸收的过程。不管是《三时三餐》还是《向往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节目组都致力于打造一个传统意义上家庭的概念,通过三个人的互动去贴近大多数观众的生活经历,更能带来共鸣感与满足感。

其次,两个节目每一期都会有流动嘉宾的加入,《三时三餐》并没有邀请目前韩国大红大紫的明星来参与节目,是因为节目本身本着朴实的原则,希望能够让每一位来参与节目的嘉宾抛开现实生活的压力与烦恼,真正“体验”田园生活。所以你才会看到李胜基在高粱地里卖力割高粱,女神崔智友带着大家腌泡菜的场景。但反观《向往的生活》,以保持良好的节目热度与收视率,节目组多会邀请国内目前知名的明星演员,阵容搭配上也会挑选比较有话题度的组合,中国的嘉宾在繁忙的工作中来“享受”乡村生活。晚饭后的交谈我们可以窥见嘉宾的生活经历一二,但其真实的性格并不能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感知,《三时三餐》中虽少有说教意味浓重的饭后交谈时光,但从嘉宾的劳作中,我们至少可真实感受到嘉宾们真实的态度;其次,“人设”炒作也是《向往的生活》一直被观众诟病的,当然,“人设”是中国几乎所有真人秀综艺节目的通病,例如《跑男》所塑造的好吃懒做的陈赫,《极限挑战》中呆萌“小绵羊”张艺兴。并不是说,节目中不可有“人设”,因为韩国综艺节目也不乏此类操作,例如韩国版《running man》中“力量担当”金钟国、“暖心队长”刘在石。“人设”的制定需要与节目定位息息相关,慢综艺这类以传递”真实“为目标的节目。

3. 节目呈现:“重记录,重素人”VS“重叙事,重明星”

相较于如今追求3分钟一个笑点、5分钟一个高潮的快节奏节目不同 ,《三时三餐》与《向往的生活》的确在表现形式上都做到了慢节奏、低强度。但韩版三时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纪实,中版生活更加注重叙事。观众可以在韩版三时中看到农作物生长的过程,青椒如何从开花到结果,番茄怎样由绿变红,甚至整个做饭过程的拍摄都像是韩国版的《舌尖》,故事是以“做饭”这一单条线路展开的。而《向往的生活》则有意减少了做饭的比例,反而浓墨重彩的去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期嘉宾都是节目中的催化剂,能够与3H中的至少一位产生化学反应,制造戏剧效果,如刘宪华与清纯少女陈都灵产生奇妙好感,惊呆黄磊;大张伟与刘宪华之间语言不通,却可以用音乐进行交流;黄磊与孙红雷深夜促膝长谈多年革命友情,嘉宾的选择上,《向往的生活》颇用了些心思,为节目增加了许多意料之外的火花,在节目的呈现上更有看点。

在叙事重点的选择上,两者皆有其自己的考量,重“记录”更好地体现“真实”,而重“叙事”则使得节目更加具有可观性。从根本上讲,这也与节目的本身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更好的表现叙事,《向往的生活》在每一期都会设定一个主题,主题的选择是根据每期的嘉宾特色及讨论话题密切相关,比如,第一期主题是“我们都是好孩子”,宋丹丹与儿子巴图回忆了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第四期”中国女排姑娘来了“,直接点出本期话题就是关于女排姑娘们的那些事儿;第五期”同桌的你“,则是邀请来了身为大学同学的海清、李解、王晴等人。

此外,两者还有一大区别就是对“素人”的关注度上,《三时三餐》的主人公由于经常去镇子里购买农具,认识了五金店老 板的二儿子东直。作为小镇人物的代表,东直单纯、热情, 在镜头面前大都是傻呵呵地笑,或一本正經地干活。回归到淳朴的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简单,单纯的人际关系线也深深打动了观众。像这种素人的形象展现在《三时三餐》中很多,但在《向往的生活》中却极少见,甚至没有,其将更多的笔墨和镜头还是转向了明星。这也是国内大多数综艺的做法,明星嘉宾是绝对的主角,为了满足观众的窥伺欲,节目组重点挖掘的永远是具有八卦性质,能够引发社会热议的话题。对素人的素材挖掘上,国内综艺往往是浅尝辄止,但往往是这种普通人的背景、生活、性格最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4. 从比较中观见中国慢综艺面临的问题

慢综艺的出现以及引发收视狂潮,是基于电视人对受众心理的理解与把握,也是推动 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普及的宏观需求。可以看出,在综艺节目制作上,传媒人有所思考与努力,但前进道路不乏困难与挑战。

首先,节目原创度不够。国内慢综艺从《爸爸去哪儿》到《向往的生活》到《亲爱的客栈》,都能从韩国同类节目中找到影子,大到节目立意,小到节目细节。综艺资源被消耗的同时也影响了本土原创节目的发展。 其实,中国文化传统中很多优秀元素目前并未挖掘出来,未来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应该根植于自身文化,将文化自信充分体现在节目中。 其次,国内综艺的素人元素较少。虽然是娱乐性节目,如何通过节目立意、节目形式等方式真正关注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情感共鸣仍是绝大多数国内综艺创作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向往的生活》此类节目中可以看到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以受众需求为中心不断寻求改变,但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原创之法,在内容而非炒作话题上多下心力。“慢综艺”将综艺节目与对生活的反思结合起来,在泛娱乐化时代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如果其不能做到“原创”或“真实地记录”,也不过是一场华丽的秀,空有“慢综艺”的外壳却感受不到一点“真诚”。

参考文献:

[1] 王憬晶.韩国电视节目娱乐形态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卢会意.非典型综艺的成功要素分析——以韩国明星真人秀《三时三餐》为例 [J].视听,2017(2).

[3]张璀.中韩慢综艺节目的对比研究——以《亲爱的客栈》和《孝利家民宿》为例 . 视听界,2018 .

猜你喜欢

慢综艺综艺节目真人秀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