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需求领域下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思考
2019-09-10马鹤嘉
马鹤嘉
【摘要】出版业在“互联网+”背景下重新焕发生机,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数字媒体出版业极具发展潜力。同时,出版业对多元化的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但高校人才培养与出版业对于数字人才的需求却呈现不统一的态势。文章本文立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真实需求,从出版业刚需性人才出发,分析高校进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弊端,并提出方法。希望对优化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字出版;行业需求;高校教育;人才培养
1. 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的技术大背景刺激下,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迅猛,产业发展潜力大,發展势头猛。2019年8月22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展示了数字出版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2018年的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随着数字出版业种类不断更新,以及用户年龄层的不断扩宽,数字出版产业市场还将不断扩大,其对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增加对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对称的问题日益凸显,出版业渐渐出现“用人荒”,尽管高校出版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过不少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更新速度与行业发展速度存在逆差,实践的改革难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出版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满足出版业需求的数字出版人才成为现阶段高校培养体系亟需解决的难题。
2. 数字出版业需求分析
在数字新媒体时代,随着无纸化传播的新起和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速,传统出版行业飞速向数字出版行业进行转型。数字化大趋势下,发展迅猛的数字出版行业对人才提出了复合型要求。除了具备传统出版业从业者的文字功底和文稿编写能力,基础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软文推广能力和产品推销能力也是一个合格数字出版人理应具备的能力。
一是掌握文字功底和文稿编写能力。“互联网+”大背景下,出版行业在数字化和技术化方面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大改革,在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基本的文字编辑能力却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传统出版业还是数字出版业,出版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看家本领就是文稿的编辑。但如今,出版业从业人员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有能力从海量纷杂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目标信息,并能讲这些离散的信息重新以逻辑结构链接起来,得到完整的分析,并加以利用。
二是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站在风口的传播流行一变再变。曾经,网络文学是数字出版业的主要支柱,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短视频习惯人们的生活。这些形式有一个共同的传播媒介就是互联网,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出版业从业者很好地适应数字出版业潮流形式的每一次变迁。同时,形式的改变意味着出版业从业者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字出版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形式在变,但内容依然是核心。
三是具有软文推广能力和产品推销能力。数字出版时代,同类同质产品繁多,好的推广手段意味着了产品的成功。编辑人员要对数字出版产品的策划、设计、生产、出版、软文推广能力和产品推销能力以及后期维护等各环节进行统一安排,尤其是后期维护。好的推广可以吸引人眼球,好的维护可以留住“回头客”。
3. 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3.1 问题分析
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理念陈旧。在数字化出版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没有顺应时代发展,传统出版业知识能力依然占据培养体系的主体,知识传授型模式未得到改进,重理论,轻实践。高校课改实施困难重重,革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
高校与行业联系不紧密。数字出版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高校环境中,缺乏实践环境,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意识不强也是此领域目前的一大难题。
高校对于专业数字出版的师资人才引进存在问题。在数字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数字出版专业师资却呈现停滞状态。数字出版专业本就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从事理论研究,并兼具实践能力的高学历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太过于稀缺,为了使本专业想继续办学,不少高校引进中文、新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这种引进方式不但会使该专业在授课方面出现糅杂,同时,教学的专业性上必然大打折扣,教师在该领域涉猎不深,对专业格局了解不够,一些片面的认识会在教学中影响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对其毕业后的职业认识产生偏离,形成了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
3.2 改进方案
传统编辑出版更加看重文字功底和文稿编写能力,因此从业人员较多是文科专业出生,现在数字出版从业者对人员要求更加综合,也更加偏向理工科背景。从业人员不但需要良好的文学素养,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能够多角度地撰写多领域的文稿,这都需要从业人员能够进行理性思维。
高校要深入到真实的数字出版业进行调研,明确数字出版业人员能力的刚性需求。调整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改进。加强校企合作或许是难题的不错解法。高校高学历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由企业从业人员带领学生实践,引入实训环节,模拟真实办公环境,引入真实项目,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以致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同时,校企合作的方式,也能够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理工化思维。现在高校的一大难题就是高校师资擅长传授的是传统出版业中文科类的理论与思想。多学科的课程融合对于高校是一大难题,而企业中的在职从业人员在理工科实践领域有着足够的经验。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数字媒体人才的多角度培养,同时这样的授课方式也能够促进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培养计划的修订。
近年来,业界,社会甚至是国家都对高校专业数字出版的师资人才引进问题格外的关注。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缺乏高学历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现状需要多方努力。各级高校应乘上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的马车,将传统出版专业逐步转型为数字出版专业,适量扩大招生以满足行业发展的人员所需,高校之间也可以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同助力,推进专业课改。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进高校”等座谈会,为企业人才和高校人才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同时,对高校专业任教人员,定期举行行业发展研讨会和专业技能培训交流会,帮助高校人员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能够将行业发展的一手进程带给学生,给学生正确的职业人士和职业前景规划。
4. 结语
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正迈向快车道,高校数字出版人才更要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加强与行业间关联度,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积极调整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开拓新的培养思路,培养出更优质的数字出版人才,为数字出版市场提供最为新鲜、强大的力量,适应和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菊荣.基于数字出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146-147.
[2]刘玲武,唐哲瑶.对媒体融合环境中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思考[J].出版与印刷,2019(03):68-73.
[3]沈秀,赵青,王文华.行业需求视域下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9(08):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