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探析
2019-09-10冯蔚然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传播学、音乐信息传播与音乐的基础概念,探究在传播学视野下音乐编辑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最终浅析利用传播学基论进行音乐编辑活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传播学;音乐编辑;理论探究;实操应用
音乐编辑活动因其无可比拟的听觉审美优越性,随着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提高越来越受到推崇,其根基深扎人类传播心理动向,外在形式为建构文化生活的基柱,然而这一切发展的前提要求和依托,均源于传播学,音乐传播与音乐编辑是是“一块儿镜子的两面”,传播学为音乐编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音乐编辑的发展为传播学理论提供实践研究对象,达成双赢,稳中有进。
1. 传播学与音乐信息传播的基础论眼概述
传播学基论的主题围绕着“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实践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 而展开,浸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身,发挥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宣传作用。传播学的发展最早兴起发展于19世紀工业大革命时期,信息广泛传播需要大量的平台或者载体出现,因此传播的概念开始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之一,这种小众的特定课题研讨直至20世纪之后才被打破,各家学术理论随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真理性的实践分析,传播学的学术理念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步成为一门研讨学科而独立发展。
传播学作为一门边缘综合类学科,是在心理学、信息论、语言学、新闻学、控制论的基础上独立分支出来的学科,其学术研讨特征信息传播层次的维度可以大致分为大众传播学、系统组织传播学、内向传播学等,传播学本身基于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易出现学科之间的交流学习和衍生新的理论体系,可以说音乐编辑活动,即是编辑学与音乐传播学之间衍生出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研究课题,也正是传播学多元包容的特点,不断启迪各学科之间不断融合发展。
音乐信息传播学的发展,其实是对各种音乐各类船舶媒介沿革历程进行研究,提出并解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涌现的现实问题。论述音乐信息传播对研究传播学和音乐美学是有着想当重要的科学价值,这种因音乐美学而生的传播学分支学科,音乐传播手段也从最原始的直接传播工具(口耳相传音乐旋律、韵律等),一步步演进为依托现代化智能VI技术进行信息的传播传媒。音乐信息传媒前景可期,其传播活动所要表达的意境是音乐音符构筑的视听盛宴,同时,使人们通过对传播中音乐美学的欣赏,进一步提高素养,这种基于生产力不断攀升基础上的传媒发展现状,既有利于提高人类发展进程的速度,亦使社会文化呈现出一个时代传承的阶段性特征,是对社会发展进行文化标记的积极行为。
2. 音乐编辑活动概述与应用特征方法探究
2.1 音乐编辑学科及活动概述
音乐编辑学科从属于一般编辑学和音乐活动分支学科,研究重点是在剖析和揭示自然生活和人文社科生活中音乐编辑活动规律和存在的社会价值分析,多维度的评估现象探索其中隐含的内在锁链。音乐编辑活动本身作为一种人文社科及精神层面的组织活动,要想研究其运行发展的奥义,除了要结合时代风貌,还要探析社会的发展规律。音乐编辑活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多维共享性,音乐编辑活动是有组织的对音乐、音响、韵律等进行编辑整合,使其达到创作者意图达到的现实目的;二是,音乐信息传播无界性,音乐编辑活动组织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传播音乐审美艺术,可以打破传统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无界;三是,音乐编辑活动针对性、目的性、人文性较强,音乐编辑活动是人类智慧转换后的作品成果,凝结着创作者的思想,其在创作之初,便有着清晰的目的和针对性,是实现自身音乐意图传播和人文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方法。
2.2 应用特征方法探究
对音乐编辑活动应用运行的特征规律和方式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对象、编辑思想、编辑过程和传播媒介等领域。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由于音乐编辑学科的性质属于编辑学和音乐传媒学的交叉学科,其在探索研究对象时,多适用“特征浸入”方式有意识地去识别研究对象 ;其次是在编辑思想和编辑过程中,音乐编辑活动多应用创新性思维去站在客观立场,多维度的从社会需求出发去探索活动组织想要达到的成效;最后是在传播媒介方面,音乐编辑活动的传播离不了音乐传播学,其恰当利用传播学理论,促进跨学科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从新突破学科关系壁垒,实现社会现象可深入剖析化和可人为进行积极的社会干预,加快社会发展进程一体化、不掉队。
3. 应用传播学基论指导音乐编辑活动的社会价值及人文意义
3.1 应用传播学基论指导音乐编辑活动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传播学基论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为音乐编辑活动实施本身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两者的借鉴有机融合,有利于深入贯彻实现国家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传播学主要的基论主要有,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适度效果理论等。在这样的传播学理论视野下,探索音乐编辑活动本身的价值和规律,可以直观的找出活动理论重点,着眼于既定目标和实际方向,有目的有计划的满足音乐活动本身的需求效果及文化输出理念,对于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有利于寻着目标前行,深入践行国家战略要求。
3.2 应用传播学基论指导音乐编辑活动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类社会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
音乐编辑活动作为音乐传播学科与编辑学科的交叉分支学科,因其研究对象为人文社科类性质,充分突出了“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人的意识对社会发展前行进程的积极主导作用。传播行为是人的主动行为,传播学理论的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指导音乐编辑活动组织过程中,充分嵌入积极引导活动向着利好方面发展,在人主观能动性渐次发挥的过程中,人更能将目光放于自身需求,透析社会生活本质,实现人类文明稳步向前发展。
4. 浅析在传播学视野下进行音乐编辑活动的方式方法
4.1 适用使用与满足的传播理论 夯实音乐编辑活动组织的教学机制
传播学基论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其理论的立足点在于关注创作者本身的需求,是存在既定目标和方向之后,再进行信息的传导。一方面,音乐编辑活动在组织策划时,需要预先设定目标,并考虑效果的成败,即满足实践理论的输出。另一方面,制度是活动组织的有效保障,制定和夯实音乐编辑活动的教与教学机制,从基础教育方面将音乐编辑纳入传播学视野下,更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音乐美学的广泛传播。
4.2 引入创新与扩散的传播学理论 构建音乐编辑活动传播基论
创新与扩散的传播学理论,核心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要求除旧革新,摆脱固定思维,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二是扩散,要求传播打破壁垒,实现多维度无界信息传递。音乐编辑活动在组织策划和成果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创新发展的传播学理论,立足新的发展理论,实现音乐编辑长远化发展,始终保持站在时代前端,同时音乐编辑活动亦应坚持多维度扩散的发展方针,音乐的视听享受是陶冶听众情操的重要途径,打破壁垒,才能共荣共生。
4.3 坚持适度效果理论 完善音乐编辑活动的效果监督机制
传播学坚持适度效果的理论,其特征主要集中在对效果、成效的监督和掌控,是对最终输出结果的监督和审核,有利于控制传播行为本身不偏离正常轨道,有检验的成效。音乐编辑活动组织的成效要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要坚持创新与扩散,还要从结果上进行监管,有目标有管控,才能保证活动高效进行。
5. 结语
音乐编辑活动是建立在编辑学与音乐信息传播学基础上的,富于文化发展多样性的组织行为,其目的在于对音乐审美和文化感官的传递,本质上仍是传播行为,在传播学视野下进行音乐编辑活动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社会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建林.艺术传播的要素及其互动过程[J].美学论坛,2011.
[2]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3.
作者简介:冯蔚然(1980—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现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电脑音乐多媒体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