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教学在鱼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董小敬孙龙生苗淑彦杜雪地

科教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教学实践

董小敬 孙龙生 苗淑彦 杜雪地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鱼类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47

Keywords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chthyology; teaching practice

鱼类学是水产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被一些高等院校的生物类、海洋类及环境科学类本专科专业列为选修课程。[1]鱼类学内容包括鱼类形态学、鱼类分类学和鱼类学实验等,其中鱼类学实验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分析、鱼类解剖和鱼类的分类。学好鱼类学课程为是进一步学习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生理学和鱼类遗传育种等专业课良好的开端,也是为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水产、渔业和科技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鱼类学的教学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掌握知识点,考前突击记忆以应付与考试,[2]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鱼类的形态结构、熟悉其生活习性,也能较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但是仍然限制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有机系统,在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中,学生具有真正的研究体验,[3]是一种为了实现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使学生从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鱼类学中增设研究型教学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和创新能力。

1 “鱼类学”研究型教学的教学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好鱼类生理学、水产动物病害学、池塘养鱼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水产相关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之一。该课程由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组成,理论部分重点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鱼体构造、分类,实践课程旨在强化对鱼体实体内外部结构组成的认识。

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或运用了研究的思想、观点、过程、方法,使教学与研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的基础、视野、通识的素养,还要善于研究和评价学科专业的事实、理论、范式、原则和概念,能批判性地分析、评价、解释数据资料,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出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论点和具有挑战性的设想。[4]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水產养殖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水产一线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课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手段。[5]因此,在实践部分设置市场调查和鱼类鉴别以树立学生的研究意识,锻炼研究能力。

2 “鱼类学”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开课前问卷调查

教师需要研究听课对象,了解学生已有的专业认知以及学习目的、态度、需求与期待,以决定何为合适的教学方案、开展何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何种形式的实践等。[6]在鱼类学本科教学中,鱼类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同学尚未经过一系列专业思想的强化,对于本专业学习目标的理解程度不一,因此,正式上课前进行调查问卷是十分必要的。

正式上课前,授课教设计一份开放性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选择水产专业的原因(随机录取、自己选择、父母选择),能说出名字鱼类的数量,对鱼类的了解情况(家人从事水产、自己喜欢垂钓或养鱼、翻阅鱼类书籍、喜欢吃鱼、其他),对鱼类的了解情况,期望本门课程能带来的收获。在正式上课前发放问卷给学生以匿名填写的方式完成问卷。

根据对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一年级23名学生课前问卷调查的专业相关内容分析(表1),自己主动选择本专业的仅4人(13.79%),大部分学生是由于随即录取(82.76%)而进入本专业学习,还有极少数是听从了父母的意愿(3.45%)。学生对鱼类有一些基本了解,能说出十种以上鱼类名字的有10人(34.38%),由于家人从事水产工作而对鱼类有一定了解的仅2人(6.90%),自己喜欢垂钓或养鱼的4人(13.79%),通过书刊途径了解鱼类的2人(6.90%),17人(58.62%)因为喜欢吃鱼而对鱼类有了解。可见,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相当多的人对水产养殖专业缺少深入了解,对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晰。对鱼类学课程的期待,17人次(58.62%)是为了学分,17人次(58.62%)为了了解鱼类,17人次(58.62%)为了学习本专业知识,21人次(72.41%),2人次(6.90%)有其他的期望。学生对待鱼类学课程学习的目的与需求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法体会与预见鱼类学对后续专业的奠基作用,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育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每个地区的水产品市场最能反映该地区的水产品流通情况,市场的上水产品也是未来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种类。因此,设计一堂课程让全班同学分组对当地水产品市场鱼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市场概况、鱼类种类、市场价格等,调查结果撰写成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以PPT进行汇报。

2.3 大黄鱼和小黄鱼鉴别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鉴别是鱼类学课程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采用实物对比鉴别的方法进行研究型教学,继水产品市场鱼类调查后,设计另一堂课程,学生分组去不同的水产品市场分别购买大黄鱼和小黄鱼为鉴别做准备。以理论授课为基础,学生分组自行通过理论性鉴别指标分辨本组的大黄鱼和小黄鱼,然后选取部分组别进行鉴定结果分享,全班讨论其鉴定结果的可信度,最后授課教师定夺讨论后最终结果。

2.4 结课后问卷调查

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制订新的课堂教学大纲,简化和修改教学内容,凝练出科学问题,突出教学重、难点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才能跟上学生的节奏,从而保证各教学环节的效率。

根据对鱼类学课程学生结课后问卷调查的分析(表2),绝大部分学生(90%)认同研究型教学模式,没有学生不认同,26人(87%)认为由于该种教学模式成绩有提高,4人(13%)认为提高成绩的效果一般,27人(90%)认为有利于鱼类学课程的学习,3人(10%)认为有利程度一般。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25人(83%)认为属于互相有竞争,5人(17%)处于很累但是坚持的状态,没有人抱有混成绩和排斥的心态。最终,对于是否有必要进行研究型教学29人(90%)持有很有必要或必要的态度,1人(10%)持中立的一般态度。因此,问卷调查反馈出的结果显示鱼类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取得的效果良好。

在“鱼类学”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而且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文献查阅和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本专业,为了将来的学业和事业认真对待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水柏年,赵盛龙,韩志强,朱柏军等.鱼类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2] 胡茂林,简少卿.鱼类学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现代农业科技,2016(13):324-326.

[3] 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 Blueprint for American’s Research University [EB/OL]. April 1998, http://www.sunysb.edu/boyerreport.

[4] 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43-46.

[5] 王永明,史晋绒,李斌,岳兴建.基于WPBL的本科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实验教学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2):216-217.

[6] 刘迈兰,袁宜勤,常小荣,罗坚,刘密.研究型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针灸,2014.34(08):821-824.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教学实践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