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几个策略

2019-09-10王红琼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策略

王红琼

摘要: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教育研究发现,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强弱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数学交流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及社交能力。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交流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十分重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并在交流中学习,将是使他们终生受益的本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掌握数学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出现的,同样,在交流教学中,教师也扮演着主要的安排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教师应当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培养意识,在数学课堂精心创设交流的氛圍,重视对数学规范语言的训练,扩大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重视问题的预设与引导,及时对交流的进行评价激励,加强教师的调控,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才能让交流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精心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教师应当积极传授给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主交流。在新课改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已经得到唤起,但就其有效性来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畅所欲言、敢想敢说,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对“交流”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教师要多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的理由是什么”,多请孩子说自己的想法,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值得肯定、值得表扬的“火花”,并给予真诚、中肯的赞赏和鼓励,让学生学会自信、互相尊重、相互欣赏、从而树立“交流即是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这种交流氛围的营造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的。在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环境中,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实现真正的平等的师生及生生关系,对待学生发表的见解要给予公正和准确的评价,有效引导学生。

二、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让学生规范的说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一开始就要使学生建立数学名词的正确概念。例如:计算教学中,从低段教学开始就要使学生知道“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基本数学概念,这样在中高年级研究计算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时,学生才会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就会造成交流的困难和思维的混乱。其次,教会学生模仿叙述。教学生学会说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交流。第三,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善于将叙述语言翻译成专用的数学语言,并正确的理解它,运用它,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规范的数学语言,并准确运用数学语言,以此提高学生交流的实效性。

三、关注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有机会说

如何关注每一位个体,使他们也参与交流并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好生自不必说,他们是课堂的活跃分子,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增强课堂的热烈气氛,作为教师,自然高兴,但不能满足于几个好生的表现,而要深入课堂深处,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关注生理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广度,真正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儿童年龄大致在6到13岁。由于遗传、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儿童个体差异大。对能力弱的孩子教师更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发言,使他们也学会交流、参与交流。学困生不会永远是学困生,教师应该坚信这一点,多和他们进行交流,给予他们比别人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自信起来。

四、合理调控,让交流有的放矢

学生的交流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教师进行培养与引导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把握好问题的时机和方式,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教学《比较》这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一些水,向三个杯子里放大小一样的方糖,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其中有一个学生:喝一下就知道了呗。师:(很意外,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如果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教学就比较流畅。比如:教师:对啊!只要喝一口,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没喝之前,我们怎样判断呢?大家互相先想一想,我们再来说一说。这样,交流就可以继续下去,也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时候,由于提出的问题比较难,一开始学生就被卡住,没有什么话可说,交流难以进行。这时的教师引导更加重要。教师连忙进行点拨,学生能得到启发,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就会有思路。学生在思考中会得到启发,交流就会更加激烈,交流才会有意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在面向全体并关注个别学生的同时,要创设交流的氛围,扩大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的合理调控,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切实关注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养成,才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羊安镇中心小学校 61153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