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辽宁精神认同与弘扬问题调研报告

2019-09-10高晓娟纪雪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认同弘扬

高晓娟 纪雪莹

摘要:宣传和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迫切需要,为了加快推进辽宁的全面振兴,新时代的辽宁必须要有新指导,新担当,新作为,紧跟党和国家的政策,实现辽宁省的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以珠东社区为例,采取问卷实地调查的方式来探究新时代下辽宁精神认同与弘扬问题,并结合珠东社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和弘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辽宁精神;认同;弘扬

一、辽宁省提出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原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委的宣传部门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从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辽宁省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在思想理论武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拿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所以提出了新时代的辽宁精神,它是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全面振兴实践的转化形态。

(二)进行全面振兴的思想需要

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辽宁人民创造了新中国工业的辉煌,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来历史性的贡献。工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辽宁兴,这是辽宁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写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经济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越来越重要。习总书记在2013、2016年先后两次指出: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迷。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为辽宁省各项发展焕发新春。所以辽宁省根据本省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新时代辽宁精神,给辽宁省进行全面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指导。

二、新时代辽宁精神认同和弘扬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知与行存在着脱节

珠东社区的居民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情感认同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这种精神外化自己说理解的实践。实践行为作为认同结果的外在表现,是认同的最终目的,反过来对认同也可以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对珠东社区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绝大部分的珠东居民通过手机、电视、上网等一些方式对新时代辽宁精神进行了解。在是否认同新时代辽宁精神,有99%的居民选择认同。 尽管大部分社區居民认为新时代辽宁精神需要一直传播和弘扬下去,仍有相当数目的社区居民认为新时代辽宁精神虽然是好的,但是还是有些居民认为新时代辽宁精神很高大上的,总觉得其离自己太远,一直以来总是从表面上的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与它进行接触,从未跟自己“亲近”过。这与社区居民平时较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被动接受相关知识的灌输是分不开的。

(二)信念有待坚定

信念与认同作为人的情感认识的重要方面,二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依存的关系。缺乏认同,信念就无法形成,同时信念的缺失也会无法达成认同。各级相关部门通过教育把新时代的辽宁精神的具体内涵化为社区居民的坚定信念,给辽宁精神精神赋予新的、具有时代性的意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高度赞同新时代辽宁精神,并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在是否主动学习过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问题中,很少主动学习占比40%,没有主动学习占比20%,这说明在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和弘扬问题上,有一部分的居民缺乏学习和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的信念,在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没有深入了解新时代辽宁精神占比80%,由此看出,仍有一部分社区居民没有积极主动的了解新时代辽宁精神,社区居民在对于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学习方面还往往较为被动,意志力较为薄弱,所做努力还远远不够。

(三)理性认识有待加强

理性认知作为实现客体主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主体意识向更高级别发展的起始点。社区居民要树立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和弘扬意识,最基本的应该对新时代辽宁精神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应对新时代辽宁精神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及新时代辽宁精神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基本的了解。但是,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居民在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知方面仍然表现的较为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时代背景了解程度方面,“完全不了解”的人占 9%,“基本了解”的人占 41%,“完全了解”的人占 37%,“不太了解”占10%,只有极少数同学对新时代辽宁精神“非常了解”;在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内容“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了解和认知程度上,大部分居民表示听说过;在对具体的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核心内涵的选择上,很大一部分社区居民会“张冠李戴”,混淆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具体内涵,可见他们对新时代辽宁精神似懂非懂,但谈不上真正了解。在对新时代辽宁精神具体内涵的层面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识的较为片面,不能真正了解各具体新时代辽宁精神所包含的核心成分。在前面内容我们提到,理性认知作为实现客体主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主体意识向更高级别发展的起始点。可现实中却有社区居民对新时代辽宁精神根本就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又怎么谈得上对新时代辽宁精神有所认同呢?怎么去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呢?怎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

三、新时代辽宁精神认同和弘扬问题的思考

(一)坚持问题导向,顶层设计和居民践行双向根植

在对珠东社区关于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和弘扬问题的调研中,100份有效问卷中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率高达99.5%, 但同时也存在对新时代辽宁精神内涵理解和时代背景理解的差异性。针对这些问题,社区领导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经过对社区领导的访谈,我了解到珠东社区拥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社区领导可以利用这一公众号,建立一个专门的版块,具体介绍新代辽宁精神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榜样示范、宣贯培训、形象塑造、典礼仪式等多种形式, 将新时代辽宁精神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实践, 这样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的社区居民热爱辽宁、奉献辽宁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凝聚了正能量。深化新时代辽宁精神主题宣传教育一定要坚持理想信念,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鼓励社区实现自我教育, 着力解决主题实践活动与社区思想“两张皮”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 不断创新活动的方式和载体。

(二)必须抓住认同和弘扬主体,注重全员参与

辽宁省能够取得的今天成就, 其关键成功要素之一就是有务实敬业的辽宁人民。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务实敬业、敢为人先的辽宁人民是辽宁省重要的资源, 是辽宁省持续发展的基础。

珠东社区居民作为辽宁人民的一份力,理应感到自豪,因此, 一定要把社区居民作为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和践行主体和根本依靠, 突出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 特别是发挥好青年社区居民的作用。新时代辽宁精神面对不是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是面对的千千万万的辽宁人民。所以弘扬和认同新时代辽宁精神,最关键的是辽宁人民对新时代辽宁精神拥护不拥护。在社区中深化新时代辽宁精神认同与宣传教育一定要注重挖掘、培育、宣传社区中先进典型。让广大社区居民与先进个人零距离接触, 感受先进个人对于认同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魅力, 自觉接受新时代辽宁精神中先进事迹的熏陶。要组织贴近社区居民心理、年龄特点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宣传教材, 形象解读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深刻内涵, 利用社区居民接受信息渠道最多的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背景和历史教育, 引导社区居民立足生活、感恩奉献。做到每一个社区居民能够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认同和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

(三)必须突出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以上率下形成氛围

珠东社区共有自管党员178人,下设4个党支部,在职党员248名,下设两个党支部。社区党委十分注重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坚持经常性的走访慰问,通过抓党建促和谐,党员的核心作用已经形成。认同和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必须积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上行下效才能蔚然成风。要带头学习,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辽宁省的历史文化、新时代辽宁精神的认同和宣传教育融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的日常中, 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 增强践行的自觉性;要带头宣讲。利用各种契机形象地阐释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内涵, 发好辽宁声音, 讲好辽宁故事, 增进社区居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提高影响力;增强践行的自觉性。要带头实践, 自觉用新时代辽宁精神指导实际行动, 自觉改造人生观和世界观, 自觉加强党性锤炼, 抵制歪风邪气, 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气, 在社区内形成比奉献的良好社区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振伟.如何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决策探索(下),2019(03):37.

[2]颜玫琳.论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维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02):6-10.

[3]董正.新时期东北振興路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3):62-63.

[4]赵卓莉,姜帆.以解放思想统领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J].北方经贸,2019(03):1-2.

[5]杨根乔.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02):93-9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高晓娟(1995.2-),女,汉族,籍贯:山西忻州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作者:纪雪莹(1996.11-),女,汉族,籍贯:内蒙赤峰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认同弘扬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
舆论场理性族群的认同与构建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保护历史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