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9-09-10周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摘要: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合作模式,是学校为实现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为实现人才科学化培养所采取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同时该种模式也能够实现为企业提供人才,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是一种相对共赢的合作方式。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够实现实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型人才的培养,能够实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结构优化。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为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師资队伍;队伍强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人才高效化,实用化培养的核心方式就是优化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方向合理性,才能够保证有效的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有利模式,来推动学生参与实际的工作环境,接触更为完整的社会状态,能够建立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保证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快速的融入社会,能够在自己未来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较为不理想,缺乏标准,缺乏灵活度,以及缺乏方向,缺乏针对性,缺乏稳定性,导致建设的进度缓慢,无法快速的适应校企合作这一环境,无法培养有价值的人才,无法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合作无法长时间维系,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完善化建设。

1.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要求包括对于企业相关岗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包括该岗位的社会现状,该岗位需要掌握的技术,以及知识层面,该岗位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该岗位的职业规划基本路线等,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自我的认知和分析,才能够保证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的需求相统一,才能够保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企业标准的。但是实际情况就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为不高,教师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阻碍建设的进展,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源就是应届毕业生,一无教学经验,二无工作经验,无法适应校企合作的模式,而企业优秀人才,实干人才由于条件差距,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成为教师,这直接导致双师高素质教师极为缺乏,师资队伍建设举步维艰。

1.2.用人机制固定

高职院校针对教师的选拔,采取的主要用人机制就是以学历为主,以制成为主,同时严格按照用编计划,以及人员入编等审批手续,较为复杂,章程较为固定,对于教师的招收方向较为固定,忽视专业性的需求,以及忽视该方面人才的引进,导致招收的人员无法在对应的教师岗位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荐,学校逐渐改变这一固定想法,对于企业人才愈发重视,但是由于某些硬性要求,例如年龄,职称以及学历,导致无法入编,无法成为学校的教师,实现实施任教工作,而另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学校所能够提供的待遇,与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待遇相去甚远,并且,教师的社会地位高度较为有限,无法吸引人才。

2.校企合作过程中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2.1.明确教师准入制度

国家制定并且颁布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能够保证高职院校有据可依,同时也能够实现强制高职院校优化自身的师资结构,推动师资建设的优化,根据准入制度,学校需要严格核查选择合适的教师,首先与这一岗位的专业性相统一,在此基础上,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了解这一工作的工作重点,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知识,同时对这一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在确定教师符合以上要求之后,在进展招聘,保证教师的综合能力达标,能够保证师资队伍建设更为顺利。同时学校需要合理的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关系,通过资源与信息共享,来邀请企业人才参与教学过程中,来带领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我,实现教师整体结构的不断优化。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息进一步互通,能够实际的保证合作的完善性。

2.2.创新用人机制

高职院校人事部门需要不断的改变自我的陈旧想法,扩大招人范围,建立相对公开的招聘制度,有固定的招聘流程,先确定招聘的要求,以实际的教师空缺为主,以及这一教师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为考核点,进行人员的招聘,同时需要每隔3年对学校的师生变化进行确定,进行教师的合理调配。并且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出现极为紧缺的情况,安排高技术人才进行任教,这既能够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能够带动教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在于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准确性,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高效性,以及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能够实现人才向企业向社会输送的效果,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企业人才逐步增长,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具有进一步合作,进一步深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坚.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美术大观,2016,(11):170-171. DOI:10.3969/j.issn. 1002- 2953.2016.11.075.

[2]许丽芳.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4):69-71. DOI:10.3969/j.issn.1009-7740.2015.04.016.

[3]胡恩保,吴玲洪,李世丽.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6,39(5):67-69. DOI:10.13599/j.cnki. 11-5130. 2016.05.024.

[4]何丽.高职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及其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以W高职学院为个案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DOI:10.7666/d.y1846337.

作者简介:周萍(1988~),女,硕士研究生,高职教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