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故事 大力量

2019-09-10梁息然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文本解读小学生

梁息然

摘要:J·莫费特说:“孩子在长时期里,其全部思考都是通过故事来进行的。”故事就像一座桥梁,架起了儿童与世界沟通的通道。为了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老师将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串联于其它课堂教学活动。这种采取故事教学法的学习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氛围,拓展思维,丰富人文精神。在语文故事中,使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

关键词:小学生;文本解读;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简言之,就是以故事为素材,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故事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是与阅读内容相关联的课外故事,也可以是故事的续编,改编,还可以是绘图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借助形象、曲折、精彩的故事,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感知语文的美好、阅读的有趣、写作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一、以教材为本,深挖语文课本故事性

依据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遵循文质兼美的原则,教材大多语言简赅、主题鲜明、内容有趣,偏重故事性。为此,在阅读时,教师更应深入文本内容,分解文本,将故事融入文本中,让学生在故事化的语言中学习教材内容,丰富想象力,加强语言实力。

(一)重述故事,巧用悬念

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过,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启发是为了孩子听而有发,讲故事中灵活用于悬念就十分有效”。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悬念的引入,就是为了打破故事中完整的格局,在关键处置疑,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重述故事,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感受文本的美好。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故事的精彩之处就是晏子的语言,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采用分解色对话的形式重述故事。步步深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简单地引导学生重述故事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活学文本知识。可能复述的故事会与书本内容略有差异,但是在变化和延续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知识,让想象插上翅膀。

(二)穿插故事,培养语感

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解文本内容,更在于语言的塑造。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善用故事穿插手段,重构文本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灵活掌握语言,从而培养语感。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别“周密”精密”和“严密”等词的用法,笔者利用小故事进行了词语解释。如“周密—细致周到”,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哪里要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精密--精确细密。”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严密--很紧密,没有空隙,詹天佑在设计‘人’字形线路石,结构十分严密。借助不同的故事,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个词语的不同,形象、清晰地表现了文字的魅力。由此可见,在文本中适当穿插故事,进行文本解释,可以具体生动地诠释语言的深意,将抽象的语言动态化,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感受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续编故事,升华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对文章中情绪情感的理解和把控往往不够准确。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丰富学生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故事、续编故事,让学生自主延续故事,然后反推故事,在深入的探究和体会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穷人”的穷困和悲惨内涵,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故事的续编,设置了续编的主题,包括:1、《穷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怎样?面对西蒙的两个遗孤,桑娜怎么做?2、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接回家后,一家人怎样生活?(通过桑娜的语言描写来体现),后来七个孩子长大了,为了歌颂桑娜的美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借助具体的主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想象进行续编,“身体力行”地感受“付出、奉献”的美好,从而深化对“穷人的同情心”的理解,升華自身的情感。续编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熟练运用语言,还可以在续编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升华个人情感。

二、妙用课外故事,拓展课堂阅读

语文水平的提高,不仅局限于对课堂文本的深入解读,还应该拓宽视线,将课外故事延伸到课内,利用当下小学生讨论热门的话题,达到由己及人、从古至今,展望未来。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所追求的更高水平的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高雅的情趣爱好,良好的人格特质为目的。

(一)善用流行故事,打通时空隧道

要想打通学生与课本之间的隧道,借助课外故事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在阅读、学习与学生有年代差异的文本时,引入时下学生感兴趣的读本、电影,从而达到联结时空,主动跨越代际鸿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古今相通的力量。例如《窃读记》一课,文中细致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读书的渴望,但是这种渴望很难传达到学生的内心。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书籍的渴望”,笔者引入了时下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讨论热烈的《三体》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引发学生对浩渺宇宙的无限想象,对神秘星空的抬头仰望,对人类命运的初级思考,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大想象、大思维。

(二)妙借绘画故事,调动深层情感

让学生画故事,使生活可视化,再借助所画的故事写作文,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画故事”,就是将“画”与“写”融为一体,让孩子在“图”和“文”的结合中,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获得表达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 年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是“对写话有兴趣”,用“图文等方式”来表达。低年段学生,识字不多,善于并乐于“画故事”,因此,画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习作的很好的方式。比如在笔者的课堂上,一位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根据《我最开心的一天》,画了三幅图。第一幅图,一家三口在,艳阳高照,湖上泛着各种动物造型的小船,爸爸在船头,妈妈在船尾,而“我”却坐在船中手舞足蹈,第二幅图,在一个猴子展馆前,“我”在给猴子喂香蕉,第三幅图,一家人坐在旋转木马上开心大笑。可以猜测这是一幅全家人出游的一天,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回忆这天发生了什么,并用文字和拼音结合的方式,用绘画丰富内容,用文字进行情感的交流,让识字不多的低年段学生,找到了表达的路径。根据画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画(写),就怎么画(写),内容自由,形式随意。它是一种图文合奏的作品,更能契合低年段学生思维、想象、写话的特点。

三、延伸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眼界

延伸阅读,并不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补充,而是思维上更大的拓展,延伸阅读可以拓宽文本的知识维度,开阔学生眼界,发散学生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造学生阅读的创造力。例如,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创造性,在进行《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从横向和纵向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草地夜行》《道听途说的抗战》等相关主题故事,再进行本文和几个阅读故事的对比,从语言、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分析文章的异同,进而积累大量战争题材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探究文章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主题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的思想,从而达到灵活思维、触类旁通的阅读效果。由此可见,延伸文本,汇集阅读素材,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开辟认知新角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故事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小小的故事发挥巨大的力量,让故事扎根语文,辅助阅读文本,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娉婷.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8(49):106.

[2]李梅. 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4):70.

[3]许秋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洋溢故事味儿[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4):28-29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文本解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