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特点与类型探究

2019-09-10刘宁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实践课高年级小学语文

刘宁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发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忽视实践课教育模式,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特点,论述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类型,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程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实践课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教授,还应重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育。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实践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还能促进能力、思维、品质、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语文教育育人成效。可见,重视小学语文实践课的开展,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特点

(一)实践性

语文实践课的重要特性,是实践性。提倡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收获能力,进而增强实践课教学效度。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教学观念,既重视理论教学授课,还应重视实践课的开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融合,为学生开展适合的实践课,引领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有所感悟,进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二)开放性

语文实践课不同于以往课程教学安排,以往语文教学存在局限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的语文实践课,提倡教学的开放性,使教学不局限与课堂教学形式,可以生活为导向,挖掘生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知识与生活的相融合,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借助生活,更好的理解知识,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宽广的平台。

(三)自主性

语文实践课的开展,提倡自主性。教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氛围中,进而促进学生收获知识与成长。教师为学生开展喜好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知识,进而提升语文实践课教学质量。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类型

(一)研习性学习

研习性学习是语文实践课的一种重要形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内容,使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发展思维,有助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习性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点,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活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在信息分析、提取中得到答案。例如:教师根据语文课程知识,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来的大自然环境中,以课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大自然实践中获取信息,并且借助大自然信息,完成课题任务。

(二)社会实践性学习

社会实践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诸如社区活动、养老院活动等,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社会实践性学习模式的开展,一方面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指引,开展相关的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定期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融入到其中,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给予一定的指导,规范学生行为,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开展策略

(一)创设情境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践课程的开展,需借助情境创设实现。基于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很难明晰其中的知识脉络,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成效。语文教育的魅力,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探析文本内涵。而创设情境,缓解语文知识抽象性,使语文知识以形象化、生动化展现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的开展。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之后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问题,开展研习性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二)有效运用互联网资源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开展中,应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改变语文知识传递的单一性。教师有效的运用互联网教育资源,不仅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创新教师单一授课模式,进而促进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展。借助互联网教育资源,实现语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引领学生课前预习、学习、掌握知识,课下运用、实践知识,进而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在运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知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整合知识内容,将语文知识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课件,实现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地震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地震对人们的危害,进而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涵,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模式,引领学生一同探讨、分析知识,为学 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阐述自己的想法,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丰富学生知识理念,培育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实践课开展特性、类型,调整语文教学安排,使开展的实践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进而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吴春艳.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学周刊,2019(18):48-49.

[2]王勤烈.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学周刊,2019(18):107.

猜你喜欢

实践课高年级小学语文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Android软件开发实践课设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