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9-10安冬妮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政治

摘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部,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维护好云南统一和民族团结不仅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任务,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点任务。本文以云南省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少数民族大學做思想政治调查,分析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为系统分析研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开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因材施教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云南省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在云南省高校内随机选取少数民族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思想政治素养、在校生活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网络填写方式进行,对所采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共收回调查问卷共计1111份,其中有效问卷1094份,男生567人,女生527人。

二、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调查

在民族认同感调查中有66.0%的同学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28.8%同学表示民族认同感一般,只有5.2%的同学表示没有民族认同感。有61.7%的同学了解及热爱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及饮食习惯,有32.8%的同学表示一般,只有5.5%的同学表示并不了解也不热爱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和饮食习惯。有69.7%的同学以自己是少数民族学生而感到自豪,有7%的同学会觉得有些自卑,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有47.9%的学生对本民族的发展表示充满信心,有25.9%的同学表示信心不足,有8.5%的同学表示没有信心。

从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了解自己民族的风俗文化。但是依然有些学生民族认同感不是很强烈。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调查

在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时,有45.7%的同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有25.5%的同学的入党动机是为进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做准备,15.6%的同学是从众心理,同时还有13.1%的同学并不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有38.2%的同学认为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非常好,有32.4%的同学认为一般好,32.5%的同学认为较差,3.1%的同学认为非常差。当问到学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时,有30.4%的同学认为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37.6%的同学认为是为了自己及家人过上幸福生活,18.3%的同学认为要注重个人进步和发展,13.8%的同学认为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在问到是否会主动关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党和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时,有16.4%的同学表示非常关注,19.6%的同学表示关注,31.3%的同学表示一般,12.8%的同学表示不关注。在问到是否有必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42.9%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4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有9.1%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调查反映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整体良好,有较明确的奋斗目标,关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但依然有个别同学的个人主义强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调查

问到在校期间如果遇到学习和生活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首先会向谁求助时,有11.9%的同学首先想到的是求助老师,22.2%的同学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同学求助,15.9%的同学会向父母求助,32.6%的同学会向朋友求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有17.4%的同学会向网络求助。当问到内心的想法和诉求会选择哪种渠道沟通时,很多同学选择了多种渠道,其中665名同学选择向老师和家长反映,865名同学选择通过网络表达,745名同学选择可以表达的渠道太少了,自己闷着,还有19名同学表示通过其他渠道表达。当问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哪些方面时,很多同学进行了多项选择,767名同学选择受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影响,681名同学表示受父母及家庭的教育和影响,624名同学表示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有496名同学表示受到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从调查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仅要的做学生的引路人,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当问到是否喜欢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有28.6%的同学表示很喜欢,有45.6%的同学表示一般,有25.8%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当问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在哪方面进行改进时,有33.9%的同学表示要提高教学的学术性,有45.2%的同学表示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有20.8%的同学表示希望改进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还有0.1%选择其他。调查显示,不喜欢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学占比较高,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改革,提高第一课堂授课效率。

当问到学校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时,很多同学进行了多选,有506名同学选择了加强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三观教育的培养,546名同学选择了学习能力,343名同学选择了组织和领导能力,573名同学选择了实践能力,349名同学选择了心理活动和承受能力,425名同学选择了创新能力,还有298人选择人际交往能力。从调查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呈多样性的需要,他们更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情况调查

当问到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时,74.4%的同学认为学生认为很好,16.8%的同学认为一般,8.8%的同学认为关心少。当问到平时都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时,641人选择社会问题,478人选择学业问题,659人选择八卦新闻,477名同学选择关注游戏休闲,573人选择关注就业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关注八卦新闻上,同时有很多时间浪费在了游戏休闲上。

在调查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时,有923名同学表示活动信息渠道为互联网媒体,750名同学表示通过朋友和老师的口口相传,401名同学表示通过校报和宣传栏,454名同学选择通过校园广播,218名同学选择通过书本、杂志等纸质媒介。调查显示,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在什么样的活动能调动积极性时一题中,563名同学选择唱歌、主持、舞蹈等文艺类比赛,652名同学选择足球、篮球、健美操等体育类比赛,492名同学选择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晚会类,372名同学选择学术报告类,646名同学选择校内外公益活动,3名同学选择其他。当问到毕业后希望就业的地点时,19.4%的同学希望留在本民族地区工作,44.2%的同学希望到其他发达地区工作,35.9%的同学希望到工资高的地方工作,0.5%的同学选择了其他。

三、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途径

(一)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健全育人机制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新时代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播音员及宣讲员,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尊重民族文化,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其民族风俗,以民族平等为前提,在管理、教育和服务上做到一视同仁。定期与同学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解决思想问题,针对贫困生在资助方面要适当给以倾斜,在宿舍管理方面,坚持各民族同学混合居住,以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友好。正确引导学生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热爱本民族,同时上升到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

(三)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有效管理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新时代互联网快速影响社会的同时也给高校少数民族教育带来冲击,由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量大且快,并且有复杂性、开放性的特点,加之受国内外民族分裂不法分子的威胁,潜移默化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宣传阵地,积极搭建互联网和新媒体有力平台,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交流沟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要进入师生头脑,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逐渐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转变,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同学喜欢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将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推动不同少数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少数民族文化间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

[2]彭益全,黄蓉,宫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

[3]胡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J]. 学理论,2015.

[4]张坤,庞丹,李然.運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FDYB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安冬妮(1988年2月-),女,汉族,辽宁鞍山,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毕业院校:云南民族大学,毕业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政治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