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现状及相关建议
2019-09-10万傅飞
万傅飞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软实力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社会上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教育实施过程当中,德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对于学生的三观培养加以重视,本文针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做了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德育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渗透现状,并对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做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学;德育渗透;教学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绵长的大国,“德育”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关于德育的具体概念,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古圣先贤对道德的教育曾多次提及,远自孔子,近从朱熹,对于德育一个词都有着自己的解释。从“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到“格物致知,心正而应天下之物”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之说。对于道德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就现在教育中一再强调的“德育”一词,它最早还是源于西方,在文化的传播中传到我国。
一、初中生物学中渗入德育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们的青春期阶段,是学生们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受到身心发育的影响,中学生们表现出一些这一阶段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思维还没足够成熟、对于一些外界的事物还没能养成健全的是非分辨能力、经常会萌生出一些不成熟的思想想法、情绪起伏较大且情绪不稳定不受自身控制。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初中生物课程中涵盖了人、世界、自然中各种生物的联系,涉及到的知识不仅广而且杂。与其他的一些学科相比较,初中生物课程中内容更加丰富,这些丰富有趣的知识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把初中生物课程当做中学生德育教育渗透的载体,是德育渗透课堂知识的最好选择[1]。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对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的一些内容融入到教学知识当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在讲授《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一节时,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时告诉学生要爱护自然,节约自然资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初中生物学德育现状分析
(一)对于生物课堂上德育的渗透学生认知上有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最基本的差异就是身体上的结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生殖上的自然分工,这种自然分工在社会中不断地传播和发展,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形成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和对于不同性别上价值观的差别[2]。继而形成不同性别上道德观的差异。一般而言,男生在道德观上表现的比较粗放,而女生在道德情感上的思考一般比较细腻。从学习的目的方面看,男女在生物课堂上关注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男生较为关注与现实中考试相关的内容,而女生则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注意较多。此外,由于女生在思考时,感性思维占主要方面,其本身对于问题的感知也更加细腻,所以对教师授课中知识的另一层含义会多有思考。
(二)生物课堂中对于德育的忽视
出于对应试教育的考量,很多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十八大上大力强调要“立德树人”,这让教学管理者对于德育又有了新的关注,甚至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把德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课程的专门设置在上课时达到的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还是选择让学生多关注应试内容,想尽办法去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德育课程则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上德育课程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次,在德育课上,教师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忽视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这种工作方法造成了学生对于德育课上的内容认知模糊,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些教师一致秉持着这样的观念,认为德育教学是思想品德课应该有的教学任务,和生物课堂无关。还有就是目前中考科目中并不包含生物和地理课,所以一些学校和老师对于生物课程都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减少生物课堂的上课量,生物课上成了别的考试科目,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三、初中生物学德育渗透的一些建议
(一)尊重性别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其心智也会不断的发展直至成熟,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也会提升,表现在德育方面就是男女自我教育出现很多的差异[3]。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在教学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要尽量多余学生进行接触和交流,努力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个性化差异,激发学生的天性。此外,中学生身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中学生身上会表现出很大的探索欲望,这一阶段,学生在学习时更加偏重于直观的形象,但是在学习时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针对中学生身上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以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最为基础,选择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选择一些游戏作为课堂导入的手段,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人体呼吸”一节时把正常人的肺部图片和吸烟人的肺部图片同时展示在多媒体上,把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肺部受到损伤的原因,借此倡导学生要尊重和爱护生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提高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最为教育实施行为的主体,其自身的言行对于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为有效。所以,在生物课堂上,教师渗透德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层面上,更应该重视自身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要以身立教,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榜样[4]。德育最主要的实施方式不是言传,而是自身的身教。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创新生物学科评价方式
重视德育培养不能只停留于形式,而应该把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当中,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学习生物时的个体发展,最后要让德育变成生物课堂上的灵魂和精髓。初中阶段的每一门课程中都蕴藏着其学科独特的德育内容,生物学科在学科属性上属于自然科学学科范畴,是自然科学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生物世界中的生物现象,和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从这个层面来说,初中生物时初中教学科目中和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这门学科和人的身体健康的教育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对于生物课堂的德育评价体系上就需要考虑到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和生物学科的课程体系。
在建立评价表时,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计量对象即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立足于学生当前的道德水平。此外,计量评价体系还应该符合和国家社会文明建设的精神相一致,要与教育部门制定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相一致,还要与党和国家对于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一致[5]。力求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水平。
具体到生物课堂上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上,生物教师要在对于当前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充分了解之后,结合本学科的课堂上德育渗透的现状和自己负责学生的实际德育情况找到德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和本校的专家及教师充分交流之后,初步的建立起德育评价体系的框架,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先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再对德育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把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确定最合适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
结束语:中学生学习生物科学,不仅要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生物概念的学习和探究对于当今生物课堂上德育的渗透至关重要。为了学生的未来,初中教育工作者要十分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育实施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实施方法,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知识殿堂和道德殿堂。
参考文献:
[1]贾爱春. 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实践与研究[J]. 新课程(中), 2017(6):225-225.
[2]张丽. STSE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德育素材的挖掘和实施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8(5):25-26.
[3]黄桂兰. 认识生命现象养成优良品行——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德育探究[J]. 師道:教研, 2017(5):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