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意识渗透

2019-09-10李春林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李春林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传播数学文化、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底蕴,结合教学内容,巧用人文性评价,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文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人文精神是人的自身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是通过感受、体验乃至直觉、顿悟等因素作用而产生的人的精神文化产物,不仅对人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作为基础教育,首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应以树人、育人为宗旨,全面关注人的情感、价值,关注人的完善。要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以人为本,担负起人文修养培养的重任。数学作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精华,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提高人文素养的显著优势。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传播数学文化、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人文教育,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底蕴,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重视发挥数学教材的人文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人文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完了“表内乘法”后,教材介绍了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简口诀”,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祖国的伟大成就,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二年级(下册),学完了“克和千克”知识后,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和最大的鸵鸟的质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完了“统计”这一单元知识后,让学生统计看电视的时间情况,既体会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又向学生渗透了“用眼卫生”的意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法”等等,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如学习“四边形”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再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材呈现了古代的计时工具——刻漏,闪耀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学生知道了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索的不易及先人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向我们的祖先学习。

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数学新教材的人文特性,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从心里真正喜欢上数学这个“美丽动人的王后”。

二、重视学科的综合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学科本位、互相割裂的弊端,注重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是要把数学训练与语言积累训练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的能力。如教学“百分数”时,可通过让学生说出与百分数有关的成语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通过分析题中的语言表述,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要把数学学科与社会、自然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教学《统计》时,可安排学生对本地人口、劳动力从业状况、新建楼房、家电使用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使学生对计划生育国策、文化水平、人口平均寿命、城市建设、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变化情况有所了解和认识,从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具大变化。三是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例如:教学《画垂线》一课,在帮助学生认识垂线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评选优秀设计師的活动,避开枯燥难懂的定义,让学生组成设计团帮助公交公司设计站牌的最佳位置,设计站牌的位置也有数学问题,这是学生没有预料到的,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和冲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仅理解了垂线的性质,而且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深了对数学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化体验中掌握到数学技能和技巧,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数学的美感体现在符号、公式、逻辑、语言的简洁美;数、形的对称美、统一美,还体现在数学命题、解题方法巧妙、灵活、有趣的美等方面。不管是谁,每解开一道有趣的难题,心中总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成功感。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尽力展现数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当学生一旦发现复杂多变、形态各异的式子及图形存在着不变的规律,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时,他们就会神往而乐于探索。

亦诗、亦歌、亦画的感觉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整堂课中,从开始的“玩”对称、谈话激趣到初步的“识”对称、体悟特征,再到引导学生“做”对称、深化体验,直至最后的“赏”对称、提升认识,四个环节可谓步步紧扣,悬念叠起。无不体现出老师灵动、慎思、智慧的一面。

数学教学必须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多元教育因素,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美的情感得到升华,转变为美的行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个性,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四、巧用人文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试卷缺乏人文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既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新的考试评价传递给学生的是“考试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了人文教育,要把各种人文知识灵活机动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使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教育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