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9-09-10唐丽娟
唐丽娟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扩大,主要采取多元化办学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办学的费用来源渠道进一步增加,高校财务管理存在内部失控、融资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高校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探讨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希望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与成因;对策
引言:
财务管理是高校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的水平对整个高校的高效、稳定运营起到关键的作用。而目前部分高校对财务风险防范认识不到位,内部财务预算、监督机制等不完善,会出现一些权责不明、越位以及缺位等方面的财务舞弊事件,使得高校财务风险增加,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把控,来降低或者规避这些财务风险,为高校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高校为了与同级学校进行各方面的竞争,对学校进行扩建,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以及加强对外合作,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本校,来完成扩招的任务。在这个环节中高校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等途径来筹措资金,而对自身的偿还能力认识不清,出现资不抵债的现状,对整个高校的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由于高校财政管理缺乏风险识别、判断等方面的意识,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在扩建的过程中,高校只考虑到项目成功可以创造的收益,对其风险方面缺乏一定的预估,以及缺乏相关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状[1]。
(二)财务预算工作未落实
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资产进行明确的预算,而在高校财务预算环节,由于资产预算目标不明确,以及在预算的过程中方法、手段不合理,使得预算的结果与实际差距比较大,以及缺乏对财务预算结果的相关验证,就直接开展下一环节的预算编制工作。
其中财务预算环节存在的问题具体变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预算编制内容存在一定的漏洞,部分收入、支出不包含在内;其次,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不够透明,间接性造成财务收支预算不合理;最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财务部门支出并没有按照所规定的的标准化进行操作,以及缺乏对实际预算情况的真实反馈。
(三)财务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高校主要是由财务系统对其经费进行计划、控制,其他有关经济管理的系统并没有参与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使得经费实际利用率比较低,一定程度造成经费分配与实际需要情况脱节的现状。
同时由于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缺乏专门的财务分析机构,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分工方面不明确,对应的责任主体也不明确,使得资金、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四)内部监督机制及考核不完善
高校的监督机构涉及到审计部门、纪委部门,这些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一般是按照个人经验、惯例等进行业务办理,对于业务开展的范围、效果等方面缺乏具体的要求。同时审计部分权限受到约束,主要体现在其工作内容涉及日常财务收支、大型设备采购等方面是否合法、有效,而在资源分配方面不能进行监督和审计。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经费来源渠道多
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方面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进行资源配置,但目前在教育体制改革的环境下,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扩大,其中高校通过扩招使得高校的的财政收入增加,以及高校的科研项目、社会捐赠等也成为高校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高校在扩建、基础设施完善等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费用。由于高校在财务收支方面的项目在不断变化,而原有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等,与当下高校经费来源多样化的趋势不能相适应,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二)办学模式多元化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高校以民办、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形式出现,这些新型体制的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2],在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参考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的,与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办学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当下办学体制多样化的趋势相背离。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受到内部制度、体制等方面的约束,使其在管理上难度增加。
(三)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够,职业素养低
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高校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扩招、扩建的环节。对其内部财务人员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不够,使得高校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够,不能熟练的掌握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理论知识、技能,在具体的财务工作操作中出现财务数据、内容等方面的错误,以及利用自身的职位谋取私利,造成高校财务受到一定的损失。
(四)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化等方面的资源,使得高校涉及经济业务的各系统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交流,一定程度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使得高校财务收支情况更加透明,以及为财务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督提供有利的条件。但高校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内部涉及经济业务的系统还不能实现在同一个平台的操作,使得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一)提高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由于政府、教育机构对高校每年进行相关的资金补助,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浅薄,以及高校自身在扩建、项目投资等方面的风险评认识不到位。
面对这些现状,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把控:其一,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外部市场会受到汇率、外汇汇率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作为高校的财务人员,需要对其外部市场的变化及时的了解,對内部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当外部市场因素发生变化时,可以快速对其内部财务计划作出相关调整;其二,高校内部决策人员,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项目进行评估,对自身财务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需要做好财务应急方案,避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
(二)合理、科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需要站在高校长期发展战略的立场,统筹兼顾短期发展战略,其中在财务预算中要将所有的收支项目包含,对其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就可以保证其收支持平且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3]。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按照财务管理标准化要求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及评估等环节环节的工作,将所编制的内容、数据进行反复核实,确保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次,对其上报的内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来保证下一环节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对高校所有财务支出项目进行细化,并对其进行记录、标注,为后期的账目查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三)加强内部控制,落实监督工作
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事务繁杂,内部各部门不同程度呈现出管理混乱的现状,使得财务人员职责、义务等方面缺乏明确性,因此需要对财务申报、审批制度进行完善,避免发生申报、审批独断专行的情况发生。
同时为了实现高校财务官工作的科学性,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目的是对其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比如设立专门的财政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其经济业务进行监督、记录,避免发生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
(四)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在当下网络、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及时、准确的获取外部市场变化信息,以及同级其他高校的信息,为自身财务管理提供相关借鉴。在信息化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高校财务人员之间、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分享,以及进行相互监督。
同时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可以定期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并采取一定的考核手段,对其财务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来实现财务人员素养的提高,为高校财务管理储备相关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科学、合理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财务内部管理体系构建、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高校稳定运行、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资产预算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策略,希望可以改善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方法,结合高校自身的现状,对其进行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修雪鑫.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人文探索,2018,3(5):201.
[2]刘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 2017,(2):136-138.
[3]謝从梅,武怡云.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以成因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6,29(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