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教重于言传

2019-09-10陈亚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 要做到这样,只能以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化和引导学生。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健康心智、良好习惯与高尚品德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要提高,把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寓德于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言行表率;潜移默化;身正为师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在一篇演讲中多次提到,教师应做到身正为师,才能为人师表,并且做到言传身教。长期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才的培养与教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教师更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和学习的模板。可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才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应该面对学生的最佳姿态。教会他们做人比教会他们做事,对他们更有益。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怎样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从而做到身正为师呢?我认为大致应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做语言的表率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每天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每天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老师的熏陶和影响下生活着,加上处在青春懵懂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加之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以老师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人,那么他们会很乐意的模仿和遵从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就必须要用规范、文明、人性化的语言去影响他们。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讲文明讲礼貌,遇到师长要主动打招呼,当学生向老师问候“老师您好”时,作为老师的你也应该道一声“同学你好”,不能只随意点一点头,更不能置之不理或满不在乎,否则会伤学生的心,长此以往他们也会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教师常对学生说“请进来”、“请坐下”“请稍等”等礼貌语言,这实际上已在向学生做文明礼貌的示范,学生会从中受到启迪。有一名学生就曾对我说过:“老师,您让我们尊敬老师,可我叫过几次一位老师,他有时不理会我,有时就是用鼻音“嗯”一声,您要我怎么尊敬他?”久而久之,學生对这样的老师就会熟视无睹了。甚至,有些老师会没有尺度的跟学生开玩笑,让学生形成没大没小的习惯,甚至随意称呼教师外号,这便是教师没有做好语言表率的例子。

二、做仪表的表率

俗话说“佛要金妆,人要衣妆”。一位优秀的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在要求和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可如果我们老师自身都不注意形象,又拿什么去约束学生呢?再者,穿着代表的是我们的职业形象,是时刻提醒我们是一名职业人,学生如此,老师亦是如此。当你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时,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教师的身上。老师什么样的穿着,什么样的发型,都会成为学生视觉的焦点。这时的形象是老师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威性和榜样的第一步。所以,老师的仪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教师穿着过于休闲、拖沓、流行花哨,甚至裸露。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风气。长此以往,会让学生降低标准和藐视校纪班规。例如,我们在升旗仪式和散学典礼时,是学生和老师的大集合,我们要求学生不管天气如何都应规范着装和化妆,我们老师也应同样如此。可见教师的仪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真正的要处理好老师的仪容,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教师不仅要衣妆,而且更要靓妆。这里的“靓”不是指衣着的外露,而是指老师在自身的容貌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通过恰当的服饰来妆扮自己,使教师的容貌显得更美,更有利于教学的形象。

三、做行动的表率

有人专门探讨过,对于教师而言,“言传”和“身教”究竟孰轻孰重?而我认为,无声的“身教”要比有声的“言传”影响力更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拿说普通话来说,我明确要求过学生必须规范使用普通话,而并非方言。但是,我们其他老师在办公室或私底下跟学生交流时,全部使用四川话。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办公室,老师们之间会相互开玩笑、甚至大闹、甚至说一些不雅的语言,学生听到后会以此为把柄“威胁”老师,当作跟老师“亲近”的砝码。这样一来,我们在课堂上那种历尽千辛万苦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又是何必呢?更重要的是,学生会觉得我们老师“太水” ,觉得学校“太烂”。可事实上,我们都是有志气有想法的教师,只是我们还未将自己定位,我们是在为一群有理想的青年人的树职业形象的“模特”。

四、做言行一致的表率

部分教师常常会出现语言和行为的脱节,说的和做的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形。我就曾因为看影片的事出尔反尔被学生当众出言不逊:“老师说话不算数,我们以后不听你的!” 甚至还有学生在习作上对我言行不一致的行为进行抨击……可见,教师言行不一致,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会养成两面三刀的性格,对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的形成极其有害。所以,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小事也不能马虎,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应提前五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可做表率也。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得到提高,把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寓德于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总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学识有限,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为他们树立榜样,从点滴开始影响他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人们对于教师的赞美也是溢于言词。如“桃李满天下”“辛勤的园丁”等,都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褒奖。教师对于学生的成材和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思想与灵魂的启蒙,这也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自己而言,“为人师表”是必须的,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如何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们要像教育学家提出的那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做出良好的表率,体现出教师良好的人格和品格,全方位地照顾到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霍秀红,雷庆军《现代职业教育》2017 CN14—1381/G4

[2]富伟丽《言传不如身教》2016《考试周刊》

作者简介:陈亚平(1991.0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文学学士,主要从事语言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润物细无声
动画剧本课程研讨式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微电影对受众的“隐性”教育作用研究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