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丝入扣,好“语”润生

2019-09-10麻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现状调查

麻芳

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它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它是沟通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作文评语不仅在于它的导向作用,更在于它的激励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对本校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评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实际对改进作文评语进行了实践思考,以求达到使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评语;现状调查;思考实践

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形式到内容的总结性评价。它既有导向作用,更有激励作用。它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做的指导与评判,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如果教师能评中含情,评中生情,就如同在学生心里点燃一个耀眼的火把,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增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乐趣。

一、农村小学作文评语观状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准确地为作文评语搭针把脉。我和同级段的老师设计调查表对五年级四个班学生进行作文评语问卷调查。我们成立学生调查小组、分头取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等一系列程序,最后得出以下分析:

(1)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写的评语,也会留意老师写的评语,可以看出学生其实是很想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的。

(2)大部分学生喜欢老师激励性加启发式评语中,对老师真诚提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能欣然接受并进行改正。可以看出老师激励性或启发性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大部分學生觉得老师的评语会给他带来帮助,但还有少数学生觉得老师的评语不完全有帮助,由此证明老师的评语针对性不强或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

(4)在“你印象深刻的评语”和“希望得到怎样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评语简单化,缺乏实际性。写作方法指导少,写作艺术熏陶不够深入。长此以往,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文评价是学生习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比作花朵,那么教师的评语则是映衬花朵的片片绿叶,如果没有绿叶不断供给养料和水分,花朵就会枯萎,直至凋零。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多抓一些富有个性的东西,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作文评语的实践思考

1.多一点鼓励,激发写作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说到:“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动。”

在作文批改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一篇作文的闪光之处,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都要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并为之喝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先尝试到欢乐,学生更愿意提笔尽情撒野,“野到深处文自芳”。

有一次,看图写话。图画主要内容是:雪后,孩子们在雪地上玩耍的情景。一个男孩子(二年级)写了如下一段话:“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大雪飘飘洒洒从天而降,飘到了树枝上,有的树枝像奇异的珊瑚,有的树枝像美丽的鹿角,大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孩子们在雪地上玩得很高兴。”乍一看这段话,我惊喜,惊喜于孩子对那景致的描写如此美妙,但又有点遗憾,如果能把孩子们怎么玩雪的情景写生动了,那是多么完美啊!我写到:“你作文中的语句这么生动,许多著名的作家小时候也不过如此。”我把他写的这几句话在全班孩子面前读后,极力地表扬了一番。我看到了他的明眸放射出的光芒,足见他是多么激动。而后我把作文送回给他,问他:“想把作文写得更好吗?”他高兴地点头,并且告诉我,句子是他从课外书上学的。我称赞他很会学习,能看课外书是个好习惯。从那以后,这孩子就开始喜欢看书,喜欢写作。每次都写得特别认真,现在可以算是班级里的写作高手了!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当一个人的美好行为得到他人的充分肯定,乃至一个小小的成功被他人认可,他会因此爆发更大的热情,产生更大的动力,将某一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2、多一点幽默,给予写作动力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评语中如果一味是枯燥乏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嚼之无味,所以未必乐意看,自然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而幽默恰恰是很好的润滑剂。一句幽默的语言,一个新颖的形式,一次诚恳的指导……那么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意接受,而且觉得韵味无穷。

例如:一堂习作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有个学生偷懒,为了图方便,直接到《优秀作文选》上抄袭了一些内容过来。这时我们切记不可小题大做,狠狠批评,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更加害怕写作文。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幽默几句:“这篇文章好像似曾相识。很多名人都是从模仿起步开始的,看来你在向他们靠拢。不过你想想看荷花是在春天开放的吗?”

比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作文中尽是逗号。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句号睁大了迷惑的眼睛,感叹号流下了委屈的眼泪:‘亲爱的主人,您怎么把我们忘得这么快呢?’”一个孩子写了一篇《孙悟空畅游奥运》,文章想象巧妙丰富,充满童趣,但错别字却连篇。我这样批道:“孩子,你的作文读起来像孙悟空的筋斗一样轻盈灵巧,特别是孙悟空与刘翔跑那一段更为巧妙。可惜错别字太猖狂,专门出来为非作歹,害得‘非错别字’们个个唉声叹气、叫苦连天。请你学学孙悟空,抡起你的“金箍棒”,睁大你的“火眼金睛”,为它们伸张正义吧,老师相信你能行!”

这些闪烁着童心的话语,学生会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思想震动,不仅在愉悦中感受到浓浓的师情,而且认识到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如此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质的提升。外国一个学者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可见一句幽默风趣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是润滑剂,赋予孩子更多的动力。

3.多一点启发,点燃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性评语对于学生的作文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热情设问,给学生关心、鼓励和启迪,让他们驰骋自己的想象,在现有作文基础上,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思索,从而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兴趣,进而使作文水平稳步提高。

比如:“你有一支生花的妙笔!你眼中的马鞍池公园美得就像一幅画,像一首诗!读你的作文时,老师心情很愉快。如果你把那时的愉快心情写上去,那该有多好!”

“在你的笔下,借物抒情的写法运用自如,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爱”。你以一片枫叶作引,把整件事情写得像诗一样美好。真是太棒了!如果作文结尾能与开头呼应,那就更诗意盎然了。”

“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师可以给出不同的评价,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所以教师总是根据自己一个人的标准去评判所有的学生是很不科学的。教师不能轻易地下断语,而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视野来批改作文。例如,我们与其在评语中写到“不够具体”,倒不如说“我想如果能多写一些有趣的事情放到文章中,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觉得呢?”这样的商讨式的评语会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自然他们也就会更加重视教师的评语了。看来,有时换一种说法,多带点启发,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总要先睹评语为快。当他们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会很自觉地去修改作文中的不足。如果说激励是给学生的一股强劲的动力,那么巧妙的启发就是一盏引路的灯。

4.多一点互动,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习作应该说真事,写真话,抒真情,是孩子自由表情达意的场所。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境界里才能得以开发。作文教学评语应该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自评,同伴间的互评,大大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这学期我将作文评语扩展为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总评三步骤。在操作过程当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作文的关注度比以前高多了。在“同学间互评”环节中,学生们连一个小小的错别字、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慎重地做着自己的决定,挥动着手中的红笔。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同时在别人的提醒下改进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就例举实践中的点滴收获。

学生自评:我对自己这次的习作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语句通顺,语言生动,还有许多好词、好句呢。而且我还特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突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最后一段我悟出了一个启示。我觉得当中的“五彩缤纷、娇艳醒目”等这些词用得非常好,能体现鲜花是多么的引人注目。不过,我不能骄傲,以后还要好好加油,再接再厉!

——吴幼琪

小伙伴评:幼琪,你这次的作文写得很棒哦!你的作文里加了许多好词好句,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動起来,加油,我看好你!

——徐乐

学生自评:满意,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很好,好在能够体现出含羞草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第一句我觉得自己写得有些不通顺。下次我要争取拿到三颗星!

——黄洁豪

学生自评:很满意。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得比较好,因为加了一个故事进去,更具体地描写了人们是怎样受到启示并发明雨伞的。我相信只要努力,会越来越棒的!

——吴璇

小伙伴评:吴璇,你这次的作文很值得我学习哦,真羡慕!你在作文里加了鲁班造伞的故事,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了。我还发现你在描写海豚重达几百斤的时候,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真厉害!

——徐留约

老师总评:你的好朋友“小溪”被你夸得很美,很神奇,让人很想去认识你的这位“朋友”,真想一看究竟啊!

——给林烁《我家门前的小溪》的习作评语

老师总评:你真是个心细的孩子,你描写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真实事例,字字句句都那么诚恳,令老师很感动!

——给吴佳倩《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评语

作文评语是连接师生的纽带和桥梁,只要“多一点”,就能把教师和学生的心拉得更近,把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拉得更近。这四个“多一点”,犹如点点春雨,丝丝入扣,润物无声,滋润着语文园地里破土而出的新苗。

参考文献:

[1]呼长波 王振国著,新型师生关系下的作文评语 [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6(10)-18-19

[2]李白坚 张赛琴著,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小学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化万著,我的语文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现状调查
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生本之美
初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