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创新方法探究

2019-09-10覃树活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

覃树活

摘要:新课改实行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来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改革创新以后才能够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初中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根据最新的形势以及教学动态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合理性的完善和调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服务。因此,如何探索合适的途径,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创新方法

引言:

对于道德与法治来说,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需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不断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这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

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忽视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而且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交流,想要实现素质教育也就变的更加困难了,同时也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师占有课堂大部分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说,一节课仅有45分钟,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往往会占有大量的课上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真正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教材上知识的教学,没有结合社会环境,所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只是理论知识,反而没有注重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我国实行的对学生考核制度很多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都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目标,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意识却还是十分的淡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育的理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甚至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思维的间歇处、迷惘处,给予及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教学的归宿点和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尤其需要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3]。

(二)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的教育。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前提。要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掌握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式教学。教师要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就必须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赢得学生信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找他们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多找山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今年九年级我所教的班中,有一学生聪明、好动多话、喜欢顶嘴,老师对此很反感;我观察一段时间后,通过谈心、沟通,并与他一起打篮球,拉近了距离,课堂上多鼓励,课后适时引导,结果大为改观,在中考中还取得了好成绩。可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多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三种渠道实现:第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讲解知识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2.3《绿色上网》一课时,结合网上交友、网购、网瘾、网络诈骗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课堂上结合社会实际,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做到绿色上网,提高防范意识善于区分其中利弊,学会明辨是非。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验证,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第三,激励学生通过看新闻、阅读报刊杂物、讨论时事座谈会等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政治科学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提升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敏感度[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四)运用多媒體技术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上七年级下册7.3《自立自强》时,我引入了周立波主持的“中国梦想秀”中“杨佩用双脚做十字绣”的最新励志感动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深受感动和鼓舞;通过多媒体手段,既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大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一味依靠教师讲解而导致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并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而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极大改变政治课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特点,这对于发挥学生参与性,使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并且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创新教学途径和方式,不仅符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进步需求,而且为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催化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地利于教学途径创新和改革的良好措施,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的进步输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文区.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J]. 吉林教育, 2017(26).

[2]赵友明.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优化与研究[J]. 神州, 2017(34):73-73.

[3]徐彦.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新课程(中), 2017(3):226-226.

[4]刘德东. 翻转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 中华少年, 2017(11):19-20.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