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9-09-10黄体梅
黄体梅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进而更无从谈起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采取何种教学举措才能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现状,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理应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导入;直观;合作;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日渐由知识的单一传授转移到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让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学习、一同探索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使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做些总结,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借鑒。
一、灵活导入,激活课堂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否能够取得理想中的教学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环节设计得是否成功。课堂导入,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正式教学内容讲授前的三到五分钟内的教学活动,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贴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来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以便在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导入效果。
以“机械能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垂直过山车”的视频,并向学生问道:“过山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动力,为什么能完成一连串惊险刺激的动作呢?”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我随机挑选了一名学生来到教室前面,要求他立于原地不动。之后,我将悬挂重球拉至他的鼻尖静止释放。一开始,学生怕重球碰坏了鼻子,可小球却只是来回摆动,碰不到鼻尖。这一饶富趣味性的现象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纷纷就其背后的“奥秘”展开了热烈讨论。如此,通过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直观教学,突破难点
物理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物理学极具时空性、微观性、运动性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决定了许多物理学的真实情景无法进行直观展示,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或事物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以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由于“平抛运动”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及规律,我决定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首先,我先是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模拟了小球的运动过程,并在两个小球之间“画”了一条红线,使直线随小球一起下落。之后,我放慢了动画的播放速度。这时,学生发现在小球自由落体和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直线始终保持水平,如此便使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了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来对教师所讲授和灌输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便与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道而驰,进而不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鉴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与实践创新能力。
在教学“库仑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以演示实验引入了新课教学,即让玻璃棒、橡胶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这时,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于是,我向学生问道:“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过交流讨论和我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因素有关。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和已有知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现有器材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与实践创新能力。
四、应用实践,提升素养
虽然物理学科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但物理归根结底是一门应用类学科,“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物理学科的真谛。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不应将知识的传授当作教学的终极目标,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便在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物理应用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完“欧姆定律”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我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和自制滑动变阻器等来自主设计一个可以调节高度的小台灯。除此之外,在讲授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为学生组织了一场以“节能”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状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措施;设计一份太阳能房屋的制作方案等。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和寻求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以激活物理教学活力,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卢炜.效率即生命——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8(14):44-45.
[2]孙晓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06):32+34.
[3]王巧丽,任新成,刘竹琴.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物理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