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课也可以这样上

2019-09-10张春芳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复习方法小学数学

张春芳

摘   要:复习课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查漏补缺、穿珠成串、育树成林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教师将复习课上成了反复练习的刷题课,学生的意志、毅力、兴趣基本被消磨殆尽。近一年通过对单元复习课进行不断研究与完善,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了“两段五环节”复习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方法;“两段五环节”复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1-0036-04

一、什么是“两段五环节”复习模式

“两段”即课前自主整理复习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五环节”即课内的五个教学步骤: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汇总整理;汇报交流,构建网络;典型分析,对应渗透;类化练习,拓展创新。“两段五环节”:将学生课前自主整理复习与课上教师组织的复习内容串珠成线,构建知识体系,进而内化巩固所学内容。

二、“两段五环节”复习模式操作关键步骤

在每单元结束和期中期末复习阶段即用此模式进行学习。

(一)课前自主整理复习

1.明确复习内容及具体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整理和复习。

本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1)不会总结。学生找不到书中的知识点,把所学到的具体内容当作知识点;

(2)容易遗漏。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点,但是不会全面查找;

(3)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层次不清。学生能找全知识点,但是内容过于详细,面面俱到,没有主次,层次、逻辑不清。

对此教师要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在平时授课中,教师就要注重明确课题名称及每课知识的总结;教学生看书查找知识点,先扶后放;编制详细的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如“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一课提出的复习提纲:自主复习课本59页~71页的内容,试着整理出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1)画思维导图前,先按顺序看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点?每一部分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可以举例说明)?

(2)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3)将你找到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连起来,整理成思维导图(可以用知识树、表格或框架的形式呈现);

(4)注意知识点表达要精炼。

2.重视自主整理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整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训练重在平时的培养,重在先扶后放。笔者从一年级开始教学生梳理课时知识结构,画简单易操作的知识树,进而领着学生进行单元思维导图的梳理。经过一年的训练,到二年级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根据复习提纲整理出简单的单元知识框架了。虽然不够全面,速度稍慢,但是一旦掌握了整理方法,到高年级教师就能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了。

(二)课上内化巩固

复习五环节是复习课的核心,这五环节分别是: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课题(1~3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复习课同样需要创设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产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一课中,设置“蜜蜂采蜜”情景,学生抢答,口算有余数的除法,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发其回忆本单元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回忆在这一单元学到了哪些知识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提示:这么多知识,如果进行一下梳理,会让我们的认识更清晰,掌握起来更容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整理复习。

【设计意图:创设蜜蜂采蜜情境,激发学生了回憶旧知、解决问题的欲望。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汇总整理(5~10分钟)

这个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梳理了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脉络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教材或资料,补充完善知识结构,力使本组整理的思维导图更加完善、合理同时富有层次和逻辑。

本环节中的合作要求是重中之重,明确了合作要求和交流方法,以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如笔者在“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一课中要求:选出一份较好的思维导图,组内交流并补充完善;分工有序汇报,先交流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几方面的内容,再交流每一部分你都学会了什么(可以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整理的思维导图可能会知识点有遗漏或知识点复杂凌乱,让他们集小组的力量进行探讨,互相补充,可以促使其整理的内容更完善,同时明确合作要求和交流方法,以便学生能有效合作】

这样要求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小组内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继续精进,统一思想,避免出现在交流时,大家各说各话的情况,同时也给了学生语言模板,教给了学生交流的顺序。笔者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深入到各个小组去参与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及时给予点拨。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构建网络(7~10分钟)

本环节的主动权在学生,教师重在引导其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引导其进行知识梳理;师生共同进行方法的总结;抓住本单元的易错点、易考点,以举例方法加以说明;学生反思评价展示的情况,以促成长。

如“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一课,先让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单元知识框架,展示过程中,组间互相补充,初步整理出知识框架。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但这只是把知识点按所学顺序给罗列了出来,现在请大家认真思考,看所学的内容哪些是相通的,也就是看哪些知识点是有联系的?

生1:我觉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也属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生2:我觉得“竖式计算”必须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来判断,所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和“竖式计算”是有关系的。

师:同学们真善于分析和推理,那再看“试商”和“竖式计算”有关系吗?

生:有,会试商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进行竖式计算。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试商”这一部分又是保证“竖式计算”正确的方法。总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和“试商”都是竖式计算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可以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竖式计算”和“试商”四个知识点归纳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师:还有哪些知识点是有联系的?

生3:“解决实际问题”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都是“解决问题”。

教师利用卡片(把知识点写在卡片上),结合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调整板书,形成最终的思维导图(如下图),并和学生共同回顾知识框架:

最后教师总结:做思维导图可分三步:1.罗列(知识点);2.找联系;3.整理(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找联系,总结整理知识结构的方法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深度对话来使学生完成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并逐步趋于系统化。】

第四环节:典型分析,对应渗透(5~7分钟)

本环节以典型例题作为支撑,让学生自主解答,并说出所考察的知识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的选取与作用:典型例题可以是本单元中的易考点、易错点、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内容,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供载体。学生在解答的同时说出所渗透的知识点,重在考察学生对题目内在规律的总结与拓展。

如“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复习”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典型例题:

课件出示:猴妈妈摘了15个桃子,每个篮子最多放6个,装完这些桃子,至少需要几个篮子?

生解答,并说出考察的知识点,在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因为不能有剩余,剩下的不够一篮,所以要让商加1。

课件出示:如果猴妈妈把这些桃子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规律发给她的四个孩子,谁能得到第15个桃子?

生解答,并说出对应的知识点,在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时要按以下步骤进行:1.找规律;2.除;3.判断(看余数)。

课件继续出示:老三得了几个桃子?

生解答,注意看最后余数中有没有老三的桃子。

【设计意图:以变式题作为支撑,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前面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熏陶学生的演绎推理意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类化练习,拓展创新(10~15分钟)

课堂练习的设计既要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又要有挑战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精心编制分层练习题,要善于整合所有的复习资源编撰习题,习题力求凸显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整合性和运用性。并且堂清题不易过多,要少而精。

三、“两段五环节”复习模式注意事项

教師在平时要教学生整理各个知识点的方法,并做到持之以恒。在学生自主整理思维导图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展示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体系,而不是单调地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设计典型例题时要注意具有综合性,这样才能起到知识提升的作用。

用“两段五环节”复习模式进行复习课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其数学成绩。

总之,要让小学数学复习课更加高效,就要汲取各种教学策略的优点,提高复习课质量,复习课要如同新授课一样,注重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复习方法小学数学
初三年级教学高效复习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议高三英语备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初探
善变巧解 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