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数学文化建设的行动策略
2019-09-10孙敏洋
孙敏洋
摘 要:文化育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要从最基础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抓起落实。班级数学文化建设要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用足用好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元素,整个过程着力体现故事性、主体性和参与性,用诗意的表达贴近儿童,服务儿童。
关键词:小学数学;班级文化;数学文化;诗意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4-0045-04
一、缘起:基础教育工作要重视文化育人
文化对于人的精神滋养之功最为显著。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总书记的讲话针对的是高校思政工作,但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来说仍然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思想指引意义。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都应当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我们小学教师从事的基础教育工作,是为学生打下人生底色的关键时期,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并自觉在工作实践中落实,是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必修功课,必备本领。基础性工作不能喊口号,不能仍然停留在思考和感悟,它最需要的是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应当成为基层教师最常态的工作状态。
一直以来,笔者都特别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努力让优良的班级文化成为协调班级师生关系、处理班级事务、开展文化学习的有效助力,尤其是数学学科教学中,在班级数学文化建设方面尝试了一些做法,有了一些心得。基于以上的认识,对照党中央习总书记关于学校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笔者审视自身工作状态,把日常所做所思加以整理和归纳,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新的起点。
二、起点:先要有好的班级文化
学科文化的建设要有一个上位概念的支持,就是班级文化建设。要运用综合思维,这才能自觉培育学科文化生长的土壤,让学科文化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背景做支撑。
综合思维也可以称作整体思维。整个班级风清气正,同学友爱,师生和睦,团结一致,这就能让所有学习、生活其中的人神清气爽。毕竟,人总是作为完整的人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之中、出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场景。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是部分对于全局的影响。但反过来,整体上的优化必然会对局部的再提升创造了可能。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能说明整体和局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做出引导。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一定要有一个在全局发挥作用的价值观引领才能凝聚人心,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宏阔治理。缩小到班级,笔者也深深认为,要有一个全体同学、教师都认同的价值引领,文而化之,成为每一位师生的精神血脉。有了这样的文化认同,班主任工作才能够做得或风生水起、精彩迭出,或平淡内敛、功力深厚,不与别的班争名,自我修炼,自我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而不是班主任自说自话,弄出一二三来塞给大家。笔者主要是做了这样几点:一是集思广益。大家都来提建议、说想法,包括请班级任课教师及全体家长。然后把大家的建议集中起来,班主任做提炼;二是将班级文化的理念形象化,制作班级树、班级徽标等(如图)。
此时班级文化建设还需全体师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来“软化”它,软到进入大家的心灵。
三、聚焦:结合学科教学,培育数学文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这里说到的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发展史上的文化故事和现象,与数学学科文化建设略有区别。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数学学科文化建设要结合教科书进行,学科结合主要有两点:
(一)用好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元素
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往往穿插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对教学内容起到拓展阅读进而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作用。为什么要特别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们通过数学文化的研究,就能以现代人的身份,回到最初时人们处理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当中有幼稚、有含糊、有种种不合理处。这样看似有趣的过程既能契合学生的猎奇心理,又能很好地解释数学知识的种种起源。这是数学文化魅力所在。
比如说“体积”一课,教科书说到阿基米德要解开国王给的难题:判定王冠是否纯金打造。他在洗澡时灵感顿至。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会慢慢从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转为关注故事本身所传达的数学文化。深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体积概念形成是跟随故事自主建构起来,这就极大增强了这个概念的生命力。这样具有生长力的知识,甚至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
有的数学文化揭示的是一个认知过程,这样的过程确实也符合了人们认知上逐渐抽象的过程,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价值。教师要站到一定的高度來使用教科书上的数学文化元素。
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你知道吗”版块介绍分数由来以及表示法的演变。先说原始人分配打猎成果,遇到了使用分数的需求,后说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虽然印度人发明了数字来表示,但还是跟我们的算筹法相似,取得突破的是阿拉伯人,发明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分数线。让学生分开一步步来体会这个过程,保留了历史感和条理性才会发现其中的优劣,建立起初步的数学史观。
(二)开设专题数学文化课
专题数学文化课相当于教师教学内容上的自选动作。可以是利用教科书中的已有内容加以拓展,也可以是兴之所至的率性阅读指导。不管哪一种方式,数学文化专题都会以新颖的内容及生动活泼的表达深深吸引着学生。
为什么这样的数学文化专题可以拥有很多粉丝呢?因为一是以故事的形式开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二是跟惯常的数学面孔截然相反,不抽象,不枯燥。
1.依据教科书做文化专题拓展。比如学习“千克与吨”,教科书后面链接的数学文化“你知道吗”提到了我们中国人日常使用的“斤”,并进一步说到中国古人16两进制,讲述成语“半斤八两”在数学上的解释。生活味数学味结合得很好。教师就可以从这里出发,跟学生聊一聊我国,也可以是世界上重要单位的沿革。像我国自秦王朝时使用的重量单位“钧”,引出“千钧一发”的成语;又比如“锱”和“铢”,都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计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并在文化史上对其进行定位,引出“锱铢必较”的成语,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贫苦,所以才斤斤计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钱币的概念,“分”虽然存在,但基本不会在生活交易中使用,由此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富足。
“千克与吨”数学文化还讲到了合理饮食搭配,但所使用的全部是比较抽象的数字,谷类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这是教科书受篇幅限制不好展开说明,作为有数学文化眼光的教师,就应当发现并弥补教科书的这一缺憾,扩大做成一个数学文化专题,借来有关物品和称量用具,把抽象的数字还原成形象的表述:谷类375克,就相当于我们吃饭的碗两个大半碗;肉75克,基本就是放满手心的分量;鱼虾25克,就是我们用手捏三次的量。这样做数学文化专题,生活气息浓郁,而且切实解决了生活问题,也真实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教师自选数学文化专题。选题不要大而无当,一切以契合学生,讨学生欢喜为要。比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学生首先是不相信的,但随着课堂的推进,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亲手剪一剪,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又比如学习了混合运算以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玩24点游戏,此时不需布置作业,他们一有空就会玩得不亦乐乎。
四、方法:数学学科文化建设的诗意表达
数学学习有没有诗意,要不要诗意?数学本就是人类生活中最美的诗篇。笔者读过一个关于数学和爱情的凄婉故事,说的是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和瑞典公主克里斯汀。两人倾心相爱,但由于社会地位和年龄差距悬殊,国王强迫他们分开。笛卡尔忧思成疾,每天给公主写信,写完第13封信他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封著名的爱情信笺上只有一个方程式r=a(1-sinθ),画出来就是著名的“心形线”。
还有很多数字诗,建筑学上有黄金分割,知道“合抱之木,生于微末”所蕴含的微积分思想……所以,毫无疑问数学是诗意盎然的。强调数学文化建设的诗意,一个是笔者本人对此热爱,另一是笔者认为诗意的后面站着的正是儿童。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数学文化建设中的诗意其真实的立意正是追求儿童数学的正确表达式。
(一)故事性是班级数学文化建设诗意表达的常规装备
结合教科书的数学文化故事有具体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所以能够把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原理还原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抽丝剥笋一般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不仅符合数学认知规律,也高度契合学生情感需求。
故事性还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来。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讲故事,达到的效果要远比教师身体力行好,作为学习伙伴,他的理解和表达最和学生自己接近,互动性和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加。
(二)主体性是班级数学文化建设诗意表达的基本原则
班级数学文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班级环创。班级环创是班主任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把学科教学跟班主任工作有机融合一举多得。
班级环创突出数学文化建设主体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环创的主体,教师可以出谋划策,可以提供体力乃至物质援助,但要有求才应,不必有求必应,争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
学生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充分放手以后教师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班级环创要美观要跟数学结合。怎么办?学生们自己开“诸葛亮会”,自己向网络学习、向家长和教师争取帮助。
笔者所在班的环创工作新意迭出,常让人耳目一新。比如长度的数学表达,进门处会有高度测量表,教室讲台的边沿贴着长度尺,黑板上也有长度和高度的标识,地面上会按照小学生的步幅贴上小脚丫,用来步测教室的进深;比如面积的表达,黑板左下角会有一张小卡片,寫着黑板的长、宽、积和单位名称。每个人的课桌一侧也同样有这样的小卡片,窗户玻璃上也有,数学书扉页上也有,墙报上每一个板块都会留下位置写上面积计算公式;质量也如法炮制,学生到学校厨房借来电子秤,一一称量,把桌子,凳子,甚至一支笔,一本书都称一遍,把结果记到隐蔽处。每一个小卡片的制作都力求做到小巧精美,一朵小花,一个卡通人物,像星星像眼睛,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数学的诗意气息。
(三)参与性是班级数学文化建设诗意表达的必要补充
教师要把为了学生、服务学生当做全部工作的最高立意。有了这样的立意,随后展开的一系列努力才能有价值取向上的正确性。所以,数学故事要适时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来讲、来演。班级环创要十分突出学生自我,留下的是学生自己的印迹,是学生自己理解并喜欢的方式和内容。还要十分强调班级数学文化建设要突出参与性。这个参与性没有很深的道理,但却会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十个指头长短不一,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个体差异绝对不会小。这就会导致在具体行动的时候,会有学生被边缘化,沦为班级数学文化建设的看客。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所以要坚决避免这样的看客现象出现。
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员参加。如何落实全员参加的要求呢?数学文化活动的设计要着眼于全体,活动分组要注意合理搭配,一是性别搭配,二是性格上的强弱搭配,三是能力上的强弱搭配。
比如说玩24点游戏,算得慢的就不要跟算得快的放一起,急性子的就要跟慢性子的放一起,温和的跟脾气犟的放一起。这样的组合着眼的是活动的参与性,但也在深层次上包含着让学生彼此学习的用意。
五、总结:好的东西不会单独来
班级数学文化建设基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但做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就发现,好的东西其实不是单独过来的,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不仅会有令人心醉的色彩之美,也还会有婀娜的形态之美和或浓郁或淡雅的香气之美。班级数学文化建设也如同花儿开放一样,全班同学都喜欢数学,连带而来的是大家都很友善,彼此团结。文化育人,需要的是彼此的尊重,是相互学习的合作,而不是浮躁的竞赛;需要的是浸润,是绵久地行动,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文化育人,从学科文化建设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