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环节智慧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2019-09-10冯立忠
冯立忠
摘 要:基于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从课前导学、课上互动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出发,探索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站在课堂教学角度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个性思维协同、数据统计跟踪、工具功能丰富和教学互动同步,构建智慧教育平台,改善教学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堂生态环境,生成整体和谐、交往互动的智慧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三环节;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4-0049-0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物化方式,彰显教学过程中个性思维协同、数据统计跟踪、工具功能丰富、教学互动同步等特性,备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和青睐。本校自2016年9月以来开始尝试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应用为研究点,从课前导学、课上互动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出发,探索小学智慧课堂建设。
一、课前导学——教师备教,学生备学
智慧课堂上课前,教师利用云端备课,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对课堂教学资源使用、课内外活动和学生学习评价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同时,登陆智慧课堂云平台,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资料(文本内容、图片、视频、音频、网站链接等),教师可将有效资源下载到自己的客户端进行二次修改,满足教学需求。此外,还需将课上测试题提前导入系统,以便于课上软件系统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完成备课后,将课件及习题资源同步到教室电子白板系统,以备上课使用。
智慧课堂在课前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前置导学,将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以任务单为学习导向的“先学后教”,其本质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过程,实现翻转课堂功能。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导学任务单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下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家中登录自己的账号便可收到导学资料和任务,围绕任务单中给出的学习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将完成结果通过云平台反馈给教师。导学任务单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三是将知识信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赋予学习内容更多的拓展性。
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引导学生课前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间建构起有效的交互式学习平台,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行为让学习活动超越了时空界限,更加广泛自主。
学校使用软件系统能够自动统计学生完成导学案情况的数据,直观呈现给教师查看,让教师直接掌握学生开展自学的情况,其中包括:已阅读导学案人数、提交测试题答案的学生人数、每位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学生上传的资料(例如:学生上传的语文老师布置的“上传朗读课文录音”,或者美术老师布置的“诗配画”等任务资料)的人数。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导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突破重难点更具有针对性。
二、课上互动——展示交流,全员关注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智慧课堂就是这样,通过课前师生的精心准备,在课上展示出异彩纷呈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生成知识以外的智慧和能力,实现每位学生思维的可视化。
一节智慧平板课,教师上课后先登录智慧课堂软件平台,进行平台签到,即可看到学生登陆情况,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掌握学情。
如果教师在自己备课的课件中附有随堂测试题,可一键截取题目下发给学生,设置答题倒计时,控制学生作答时间。同时,软件系统还设有抢答和随机选答功能,与传统的课堂提问相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够呈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视化思维。学生做完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统计答题正确率、选项分布图、答题人数以及答题正误结果,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关注。随堂测试类似于截屏提问,不同之处在于使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套测试题,对每一小题设置分值,按照教学的流程设计,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下发给学生进行随堂检测,学生完成并上传,系统能够直接统计判断结果,供教师掌握学情。无论是课前导学的学情检测,还是课上随堂测验,每一次答题平台系统都会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每一道题的难易程度,分析出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和学情的量化评价。
教师端的操控还可将学生的平板展示内容投屏到白板上,显示学生的过程性操作,或者使用摄像技术同步直播课堂过程。如:科学课上,学生将课前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视频拍摄下来,在课堂上进行投屏,现场讲解自己手工制作的选材、思路、技巧,锻炼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课上做实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验操作的视频直播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清晰地进行视频观摩。课上的实时互动和成果展示,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更体现出课堂的生成性和趣味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生本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模块,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小组有讨论框,组员可在讨论框中发言、發图或视频,组内学生在软件平台上搜集、加工和发布信息,并进行交流讨论,生成小组意见或答案。此项功能能够调动小组内每一名成员的有效参与,通过系统给每个小组下发不同的测试题或任务卡,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答案或完成任务,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统计,实现小组之间的竞赛PK ,这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课后拓展——多点联动,个性服务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有效措施,传统的作业多以纸质文本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间传递、批改和修正,而智慧课堂的课后巩固拓展练习采用下发电子作业的方式,电子作业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種是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另一种是主观题(填空、问答、画图、写作等),都通过软件平台进行下发和回传。
课后教师布置电子作业,通过互联网下的技术平台传送给每一位学生,学生作答回传后,系统将自动记忆该题的作答结果,同时完成错题本收录和知识点的分析。和传统作业本相比,电子作业可以通过软件平台及时提交给教师,客观题可以一键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大大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主观题的答案,学生可以通过拍照截屏的方式反馈到教师的作业回收系统中,教师可以调取每一名学生的反馈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题,教师还可以录制微视频讲解,并选择性地推送给出错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解决同类错误问题。
技术平台还具有作业指导功能,这一功能可以解决下列问题:学生在家中做作业时遇到困难,经过独立思考不得其解时,可以向教师发出指导请求。教师收到求助信号后可以与学生同步进入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指导方式可以是文字呈现,也可以是语音或微视频讲解。此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问题无法解决的困难,能够实现远程帮助学生攻坚克难、完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智慧课堂系统还为每个学生建有错题本,将答错的题目自动收录进去。预习测试、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的错题记录会全部收录在自己的错题本当中,形成清晰的学习痕迹,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和巩固练习。同时,全班所有学生的错题记录也都会集中存储在班级错题本当中,教师除了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错题本以外,还可查看班级错题本,根据答题正确率、不同知识点等维度,快速筛选出学生出错较多的问题,判断出学生未掌握牢固的知识点。
三环节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有效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让课堂不再局限于四十分钟和几十平米的教室,更加广泛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站在课堂教学角度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将二者紧密融合,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功能,改善教学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思维,构建课堂生态环境,生成整体和谐、交往互动的教与学关系,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黄 钟.平板电脑支持下的课堂变革[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5).
[2]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4]唐玉辉,张兆军.新技术视域下的课堂新样态[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