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

2019-09-10陈景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知识小学数学

陈景新

摘要:教师的育人、树人过程,是一个知识传授与品德融入并重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当是品德素养和知识素养同步提升优化的过程。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品德塑造是培养的根基,也只有在品德根基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让“花朵”更加茁壮健康。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融入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措施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品德教育;知识;教学

一、有效延伸,优化学生品德认知

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的重要教学媒介,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基础上,也获得了品德的优化。数学教学中,品德教育的融入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让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资源成为塑造学生品德认知的重要基础。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虽然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很多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但是生活中却又很多图形并不是我们所学過的常规图形,但我们还是需要去计算其相应的面积,就像老师所呈现的图形一样(幻灯片呈现多边图形,)。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又应当如何去探索求解以上图形的面积呢?通过这一情景化问题的设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允许学生通过多样的求解方法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通过分割法、割补法、网格测量等方式进行求解,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都是一致的。经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当我们面临一些问题时,虽然看似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肢解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解问题的难点,让问题的求解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教师借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多样方法而获得统一结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在面临问题时,只要我们肯开动脑筋,困难的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往往会让我们有更多宝贵的收获。通过如上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教师的有效延伸引导,帮助学生有效优化了道德认知,为学生的品德发展筑牢了根基。

二、融入资源,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在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中,催化学生积极行为的重要元素便是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道德的力量下不断前行,有效驱使着学生摒弃消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认知,能够让学生的品德素养更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感性的资源,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分数提出后的使用对应用其表示生活中非整数的独特价值,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资源,帮助学生感知分数学习的价值。例如,教师设置情境,如“一个西瓜可以分为3部分,每部分如何表示?长为1米的绳子,将其平均分为6节,每一节如何表示?”通过以上情境资源的引入,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借现有的知识经验难以解决以上问题。此时,教师伺机引入分数的概念和表述方法,也就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略,帮助学生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为生活带来的诸多便捷。以上教学方式中,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好奇心,又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最终引入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有效释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生硬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所带来的生涩和枯燥感,让学生在体验了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改观了对数学的看法,乐趣的培养更是让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动能,释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此后,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中主题,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庄子的物质可分性的思想。庄子提出“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借助学生对本节课分数的理解,学生体验物体的可分性,让学生从宏观事物到极限的思想拓展,体验到我国古代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让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思想成为塑造学生积极文化情感的重要方式,从而让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通过如上教学方式,积极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本学科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知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传统文化的引入也让学生感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彩。此时,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也被学生纳入情感体系,成为学生积极品德培养的重要催化剂。

三、培养习惯,提升学生品德意志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严谨性、逻辑性的学科知识特点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基础,才能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学习功底。对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习惯的培养,并鼓励学生耐心坚持,从而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耐心和韧性。例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要将题目中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归纳,将其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出来,应用方程的模型进行表述,列出方程。在此基础上,求解数学问题时,分别对方程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最终求解出未知数的值,这一过程也就帮助学生有效巩固了数学习惯。在求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规范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坚持科学计算和推理,获得最终的答案。虽然这一过程相对繁琐,但是却是培养学生有效应用方程求解问题的高效方法。在引导学生坚持应用以上步骤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坚持性提升,学生的品德意志得以强化。

总结

对学生的培养工作,需要教师心血的浇灌,需要教师的精心抚育。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积极道德品质的使命。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延伸资源、引入情感资源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均有所提升,让德育之苗绽放出更丰富艳丽的花朵,促学生有效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国武.浅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德育渗透[J].新教师,2019(04):59-60.

[2]董启海.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11.

[3]李茜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教书育人,2019(07):50.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知识小学数学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