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
2019-09-10高显德
高显德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数学本身又很抽象,远不如其他学科那样丰富多彩。开放式教学模式迎合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潮流,对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33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开放式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学习,是一种面对差异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一、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1.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小组间质疑解疑。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绝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5.看书小结。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1.教学观念的开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要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开放式的教学,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开放。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开放的教育观念。教师不仅要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为学生所做的付出,而且更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开放。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数学的内容应该是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为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体现其时代性和应用性,对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及时调整、处理,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用活教材,使学习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3.教学过程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和经验的形成过程中去,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够发现的,教师决不代为讲解。
4.教学习题的开放。首先,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种答案,甚至有无数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其次,条件不唯一。条件开放题,可以有少用条件、多余条件、比常规少了条件、缺条件(补条件)。让学生在审题时,摄取必要条件,不用或少用一些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条件去解决问题。
三、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科学设计数学教学。实施开放式的教学需要宽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分严厉,需要慈严相济、刚柔并用,逐步提高数学对小学生的“亲和性”。此外,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力求数学教学设计科学化、合理化。
2.强化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本身就是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多是由兴趣引起的,因此,将开放式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将数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的加减法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板书诸如9+8=?这样的算式的话,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相反,教师如果将这个算式转换成诸如“小明买了8个苹果,又买了9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样类似的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话,学生很快就能算出来,也能够理解“+”的含义。
3.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开放式的教学需要教师“放开手脚”“舍得时间”,选取适当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就是一个开动学生思维和脑筋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性想法喷薄而出,但是教师要掌握住一个度,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的思维来回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深化知识。
总之,开放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基礎学科,涉及语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开放式的数学教学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多方位、多角度知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林雅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
[2]徐勤杰.谈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