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社保审计的转型与发展

2019-09-10李瑞芳

环球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转型大数据发展

李瑞芳

摘要:社保审计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仅能够保障民生发展,同时还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保障体系发生重大变革,促使社保审计的方法、范围,乃至时间成本都发生深层转变。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社保审计开展困境进行探究,对大数据时代下社保审计的转型发展进行探究,为社保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社保审计;转型;发展

社会保障作为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保基金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养老治病基金”,关系到国计民生和财政根基。我国社保基金审计也经历了传统手工审计到数字化审计的转变,为发挥社保审计的价值作用,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全面覆盖,实现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有效社会保障。

一、大数据时代下社保审计的转型

第一,社保审计受到人力、财力的制约,因此社保审计主要是采取抽查法,对少量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抽查结论具备随机性,一旦抽样存在偏差将会带来相应的审计风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全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探究,发现内部关联性。

第二,大数据技术应用可有效解决传统审计中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单位不提供信息数据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发现社保审中的风险点,同时通过优化社保经办流程,继而有效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确保员工的个人权益。

第三,在社会保险信息化发展进程之中,需要审计的项目内容不断增加,为实现社保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需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发现以及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监督,对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管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有效降低审计监督开展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全面提升社保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下社保审计工作开展困境

(一)相关法规政策的缺失

我国出台的审计法律法规大多数针对传统审计,并不适用于互联网信息化审计的法律法规并不多。此外部分被审计部门并不愿被实时监督选择应用自身的信息软件,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制约,最终导致社保审计工作开展无法顺利进行。

(二)社保基础数据质量较低

社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着直接关联性,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不准确或是提供虚假数据,都将导致得出的社保审计结果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参保单位常常出现数据录入错误的情况,如在系统内常常出现身份证号码不准确,身份证号码对应姓名不正确,录入的错误信息并未及时删除等情况,系统内产生的垃圾信息将会导致基础数据质量并不完善准确。

(三)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现阶段许多社保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由于大多数社保审计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仅经过简单性质的培训便上岗工作,在社保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极易发生工作纰漏,社保基金存在安全隐患。

(四)并未搭建软件系统平台

省市内险种应用的软件系统并没有共享平台,主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并未形成各类险种的平台接口。部分单位的社保系统大多是系统自主运转,并未与财务系统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三、大数据时代下推动社保审计发展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

需结合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海量、高速以及多样的时代特征,实现社保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发展。利用大数据实现对社保内容的联网设计,社保审计方法进行细致性规定,确保社保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社保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对社保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核,发现社保审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降低社保审计存在的风险,全面提升社保审计的审计质量,推动社保制度合理性发展。

(二)加强信息数据安全建设

现阶段我国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网络访问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社保审计内网系统与社保审计外网系统之间的隔离技术并不成熟,在社保服务数据化发展进程中,需加强数据信息的隐私保护力度以及安全保护力度。

第一,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内部分析使用,可借助分包方式提升社保审计的分析质量,最大化降低数据外泄风险。此外对数据存储服务器和数据分析的终端进行严格性管理,禁止应用外包公司的终端介质。

第二,审计数据共享的审计数据不能包含个人隐私数据,同时也不能包含危害国家安全的数据。

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社保审计提供精准性服务,最大程度提升社保审计业务的真实性,控制数据授权渠道以及个人数据授权,建设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最大程度控制个人信息外泄问题。

(三)建立审计信息共享机制

第一,以“互联网+人社”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社保大数据的资源优势,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强财务业务之间的协同合作监督机制,在数据接口技术上,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确保数据采集具备便捷性,加强线上线下的交流力度,实现制度标准与大數据的深度性融合。

第二,将经办操作与信息系统有效结合,全面提升社保审计的针对性,提升社保审计工作开展的风险防控。

第三,推动社保档案的电子化发展,做好审计数据的基础性工作,实现公安部门、民政部门与土地部门等相关部门数据的实时交换,全面提升社保审计工作的审计效率。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人员需要面临大批量的电子数据,转变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需确保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能够与时俱进,审计专业队伍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能够熟练应用审计软件,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保知识,具备基本社保基金风险识别能力。

第一,社保审计人员需不断接受在职教育培训,提升社保审计人员的快速学习能力,确保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不断精进。

第二,社保审计部门需不断引进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确保其能够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社保基金中存在的风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社保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制度完善,为此需加强审计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审计数据信息的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黎茂新.大数据环境下社保基金数字化审计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09):165.

[2]审计署文华宜司长一行来江西考察调研社保审计工作[J].审计与理财,2019 (06):2.

[3]高晶,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社保基金云审计风险控制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 (24):117

猜你喜欢

转型大数据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