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小垫子”丰富健美操教学的研究
2019-09-10岑叶波
岑叶波
关键词:小垫子;健美操
一、前言
小垫子,就是我们中小学校里经常使用的绿色小海绵垫,也称小体操垫。普遍使用在游戏、跳跃、跨栏、体操等体育教学中,用来辅助技术技能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练习的效率等。本文借用体育教学中使用率很高、功能多样化、常用的教学资源小垫子,将它运用于健美操教学实践中,不仅丰富健美操教学内容,同时提高健美操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二、小垫子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垫子在健美操教学内容上的运用
健美操分类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方法,可将健美操分为徒手健美操和轻器械健美操。轻器械健美操,在徒手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指在运动过程中,练习者能够轻松持握、传递或搬动的具有健身或表演功能的器械。充分利用不同器械的特性进行编排“美、巧、新”的操化动作与健身健美操套路。使原有的健美操动作更加丰富、更加优美,更有艺术性。目前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都将轻器械健美操列入比赛项目。早期比较常见的轻器械有:踏板操、哑铃操、球操、圈操等,现轻器械的范围更加宽广,如伞、带、棍、绳等,甚至各种乐器都搬上比赛中。
在学校健美操的教学中,实施轻器械健美操教学,是对健美操教学的丰富。但因为授课学生人数的影响与学校器械条件的限制,不少轻器械健美操难以开展。我们选择小垫子作为轻器械,一则小垫子轻便便于灵活移动与提携,能够加入至健美操动作的编排中,实现健美操套路的创编;二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器械资源,一般学校都具有一定数量的小垫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满足授课学生人数的要求。
选择小垫子用于丰富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充当轻器械进行健美操套路的创编,同时小垫子还可以用于垫上运动。比如在健美操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可以利用小垫子做些地面操的练习,也可以利用小垫子做些小游戏,使健美操课的内容更加多样性、新颖性、与趣味性。
(二)小垫子在健美操步伐动作上的运用
健美操的动作技术一般是由各种步伐组合,加上身体的各种操化动作组合而成。步伐动作的练习有大量跳跃类动作,运动量比较大,而且动作比较单调与枯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在健美操步伐的练习中,加入小垫子进行一些跳跃类的练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使步伐的练习变得多样性与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步伐动作的学练。比如练习最常用的步伐动作开合跳,把小垫子合起来,平行放置几个小垫子,每个小垫子之间的距离约2-3拳之间,学生先双脚并拢(合)站在小墊子,然后双脚分开跳下(分),再双脚并拢(合)跳上小垫子,依次进行循环练习。又如在变换的开合跳练习中,用一块小垫子,将其合拢,先双脚并拢站在小垫子上,然后分腿跳下,再继续双脚并拢跳上小垫子后转体180度分腿跳下,再继续双脚并拢跳上小垫子,依次循环练习。通过小垫子的这种辅助练习,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步伐动作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垫子在健美操位移动作中的运用
健美操位移动作也是健美操套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健美操套路、表演与竞赛更富有变化、不同于展现特色。一般基础位移动作有:直线、折线与弧线。在位移动作技术练习时,使用小垫子作为标志进行辅助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位移动作技术的要求及之间的区别。(1)在直线位移练习时,选用两块小垫子,将其折叠起来,一块作为起始位置,另一块作为终点位置,学生在行进时,帮助学生直线前行。(2)在折线位移练习时,选用三块小垫子,两块与直线位移相同,折叠起来,作为起始位置与终点位置,另一块小垫子打开竖起来成三角形放置于另两块小垫中间的外侧,使三块小垫子的距离成约等腰三角形。从起始位置行进间至第二块小垫子外侧转身,至第三块小垫子。通过第二块小垫子作为标志,帮助学生完成准确转身动作。(3)在弧线位移练习时,与折线位移一样选用三块小垫子作标志。三块小垫子的放置位置也与折线位移相同,不同的是将第二块小垫子打开横放成弧形,从起始位置开始行进间至第二块小垫子,沿着第二块小垫子弧线绕过行进至第三块小垫子。通过第二块小垫子帮助学生练习面向与移动方向一致。
(四)小垫子在健美操专项素质中的运用
健美操专项素质的练习是提高健美操动作技术的重要环节。无论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小垫子进行大量不同的素质练习,尤其是核心肌力量练习。1.腰腹力量练习:两头起、背翘、仰卧起坐等,加强腰腹背肌力量。2.柔韧性练习:纵叉、横叉、做桥等,以提高腿部柔韧与脊柱柔韧为主。3.上肢力量练习:俯卧撑、平板支撑等,提高手臂力量为主。
合理与创造性地将小垫子运用于健美操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促进健美操动作技术的形成,以此获得理想的健美操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健美操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仲启良.浅谈小垫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体育博览,2011 (16).
[2]董茂林.浅谈小垫子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