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国红玛瑙的历史论证
2019-09-10关守龙
关守龙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尊崇历史的民族,对历史的探究已烙印在血脉之中,对盛行的物事尤甚。而战国红正是时下广受认可的玛瑙品种,对它的历史脉络探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战国红”这个名称来源于“战国红缟玛瑙”,现主要论证今天的战国红和古代的战国红缟玛瑙的关系。
[关键词]战国红;玛瑙;巅峰时期
一、玛瑙的历史和红缟玛瑙的渊源
中华民族在近万年的石器加工应用中,积淀了大量的玛瑙开采、认知及加工经验,并从造型、用途中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与审美。同其他玉种共『司构建出精美绚丽的中华玉文化。由于玛瑙品种丰富、质地坚韧、色彩多样,而被先民广泛使用,制作成饰品、工具、武器等。白石器时代以来,留下了大量玛瑙质文物。从兴隆洼文化的玛瑙玦,到西周时期红色的玛瑙珠,再到唐代的兽首玛瑙杯和明清的诸多玛瑙器皿饰物,玛瑙一直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战国红恰是玛瑙中的稀缺品类。
“红缟玛瑙”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建立在编玛瑙的基础之上。缟玛瑙是指纹理细腻、排列平直,色彩具有层次,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玛瑙。缟玛瑙在古代中国和欧洲均有较多应用。“缟”,本义是素色丝绢,泛指丝线,恰当地描述了此类玛瑙的质感与纹理,红缟名称的出现,则是人们对红色缟玛瑙的质地与颜色的笼统描述。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地域,红编玛瑙又被冠以鸽血玛瑙、鸡血玛瑙等名称,此类名称正是针对其色彩浓艳厚重的特点而命名。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古代对玛瑙并没有统一的称谓,造成古文献中,红缟玛瑙的身影始终扑朔迷离。随着对古文的不断解析,红缟玛瑙被认为可能就是《诗经》里的“琼”,即赤玉。
二、红缟玛瑙使用的巅峰时期——战国
《史记》封禅书云:“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指周人崇拜红色凤鸟,崇尚红色。周代出土的玛瑙制品,从红色的西周玛瑙到东周末年春秋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都以红色作为高贵的象征,周王朝是我国红色玛瑙珠饰使用的高峰时期。
东周末年的春秋乃至战圉时期,火德文化被延续和继承,红缟玛瑙正是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应用,红缟玛瑙主要出土于王族墓和高级贵族墓之中,形制多为珠、环、瑗、剑饰等。红缟玛瑙珠饰也是礼制的体现,珠饰多用于串连礼玉、饰品,由此可见,红缟玛瑙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红缟玛瑙在燕国的使用
燕圉是战圉七雄之一,据《汉书》记载,燕是周王室直系成员召公姬赍的封地,领土范围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安次、乐浪、玄菟等地,燕国是周王室建立的诸侯国,一度延续周王室崇尚火德与红色的礼仪规制。
燕圉所处的地理位置,北有匈奴、东胡经常寇边,南有赵、齐两国的窥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子之乱燕”时几乎灭亡。到了战国中晚期,由于燕圉采取引进中原技术和人才、招贤纳士等治国之策,不仅农业有了高速发展,而且手工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鐵器制作、铜器冶炼的进步也为石器、玉器、玛瑙加工奠定了基础。200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古墓群M40和M47号墓中各出土红缟玛瑙环一枚。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手工作坊区也出土了大量红缟玛瑙原料块,这些遗存充分说明红缟玛瑙在燕国得到着重使用,且加工水平很高。
(二)红缟玛瑙在赵、韩、魏和中山国的使用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因同宗同源,其礼仪用玉制度与风格也大致接近。三国领土占据今山西与河北南部、河南等地,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名士云集。今邯郸钢铁总厂战圉墓(赵国国都邯郸附近)出土的红缟玛瑙瑗,与燕下都出土的红缟玛瑙残片特征相近,这也是各国玉石材料交互流通的一个佐证。山西长治出土的红玛瑙环,也进一步证明了赵国对红缟玛瑙的诸多使用。
中山国是位于太行山中的小国。中山国王将红缟玛瑙视为至宝,并将其带入墓中陪葬。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族3号墓、河北平山县岗北村战国中期墓出土的中山国红缟玛瑙珠,色彩美艳、质感沧桑厚重,令人过目难忘。
(三)红缟玛瑙在楚圉的使用
楚于周初本为南方部落,经多代楚君的不懈发展,在楚庄王时确立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国力雄厚,贸易发达。楚图文化初始融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楚辞”“楚乐”“蜻蜓眼琉璃”皆为其中代表。楚国礼制上承西周,下接战国,其用玉制度与中原诸国相仿。饰品用料不拘一格,玉、玛瑙、水晶、绿松石、琉璃等皆有使用。
楚人白诩火神嫡嗣,崇尚红色,在今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均有红缟玛瑙环出土,可能通过贸易由中原诸国传入。在今天的安徽省六安市电站工地、杭州市半山石塘小溪坞1号墓均有红缟玛瑙环出土,此外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红缟玛瑙环一枚,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982年,长沙黄泥坑出土红缟玛瑙环一枚,现藏于长沙市博物馆藏。1990年,浙江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M1号墓出土七枚红缟玛瑙环,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目前进行的调查看,楚国境内出土的红缟玛瑙环最多。
楚国巫风炽盛,装饰品风格类似民间巫风的具体化,具有护身符和辟邪意义的饰品从战国开始就逐步向中原普及,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汉代时,很多与民间信仰相关的小配饰都是楚道巫风的实物形式。
(四)红缟玛瑙在齐、鲁两国的应用
西周初年,周王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分别建立鲁圉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都临淄。
齐圉承继姜太公务实的思想,从春秋初期开始依靠商业崛起,成为中原霸主。与坚持周礼的鲁圉不同,齐国大刀阔斧地简化了繁琐的西周礼仪,对西周组配的配置和形式做了大量变革,舍弃了玉璜、红玛瑙珠饰,以水晶、白玛瑙制作的环、管代替。齐国境内盛产水晶、玛瑙,齐人大量制作水晶、玛瑙制品用于佩戴、贸易。据山东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临淄齐墓》一书记载,在科学发掘的19座战国齐墓中,出土水晶器1435件,玛瑙器514件。齐水晶玛瑙器因琢制精良,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水晶玛瑙器,被古玩收藏家视作珍宝。
与齐国不同,鲁国君主为周王室宗亲,始终坚持以周礼治国,即便在之后“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圉仍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红缟玛瑙环,也佐证了鲁圉对周朝火德崇拜的坚持。
综合各地馆藏发现,战国时期是红缟玛瑙使用的一个爆发期,这主要源白当朝对西周火德崇拜的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目前,有明确出土记录的战国红缟玛瑙器物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战国时期红缟玛瑙产量不大,非王侯将相不可得。
三、秦代之后红缟玛瑙的沿用
(一)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战国末期战乱繁剧,红缟玛瑙加工开采出现了中断,有些矿区甚至被遗忘。古人开采工具落后,地表矿开采殆尽后,材料出现短缺。更因秦为水德尚黑色,因此秦帝国的统一是对周王朝红色火德文化的一个终结,也是对各国不同审美习俗的一种毁灭,红缟玛瑙几乎淡出历史舞台。直到西汉之初,汉高祖虽沿袭秦朝水德主体,但因刘邦被冠以赤帝之子,故旗帜尚红,由此红色文化开始复苏,红黑两色成为汉朝的常用色。
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复以火德为国家德性主体,尚红再次成为主流,汉代史料多有赤玉记载。通过馆藏汉诸侯王墓的出土文物,我们发现红缟玛瑙在汉代依旧是皇族珍宝。史载,东夷进贡汉王朝物品,赤玉不时在列。在玉文化的历史舞台,红缟玛瑙一直闪耀着王室贵族奢侈品的光环。目前,已知天津博物馆藏有汉代红缟玛瑙环一枚,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出土红缟玛瑙原料一块。
汉代红缟玛瑙的形制由环、瑗逐渐过渡到剑饰。玉剑饰始于西周,汉代达到鼎盛时期。汉代的王公贵族,为表明身份等级,在佩剑上饰玉。红缟玛瑙剑饰和玉剑饰形制基本一致,是周代礼制文化的延续,一般由剑首、璋、璏和珌四件组成,分别装饰剑饰的四个部位。在一把剑上,玉剑饰件数的多少,也代表着等级地位的不同。红缟玛瑙剑饰多出土于汉代高等级墓葬,可见红缟玛瑙的珍贵与地位之高,和白玉一样是王公贵族的专用物品。其中海昏侯墓出土的红缟制品除图中所示外,尚有红缟玛瑙剑璏出土;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汉墓也出土红缟剑璏一枚,现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徐州刘慎墓另有红缟玛瑙串饰出土,『司藏于徐州博物馆。
(二)汉后诸朝
汉代之后,三国两晋南北的四百年间,中华大地战乱纷呈,民生凋敝,玉石玛瑙类的雕琢,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加工技术都进入低谷期,形制断代,技艺失传,直到唐朝建立始有复苏。唐代属土德,崇尚黄色,因此唐代的红缟玛瑙制品出土稀少。
宋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东北地区的红缟玛瑙亦成为辽金人的饰品。游牧民族对于珠饰尤为热衷,从北方留存于世的玛瑙制品中,不难看到红缟玛瑙的身影。赤峰市松山区大夫营子辽墓出土的红缟玛瑙臂鞲说明辽代对红缟玛瑙的使用,等级依然很高。
明代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商业贸易发达,境内各地出产的玛瑙玉石,贸易往来频繁。得益于朱明王朝的火德崇尚,明代是一個红缟玛瑙备受推崇的时代,各地明代王陵的出土文物,不乏红缟玛瑙制品。明代的用玉制度更实用更贴近生活,红缟玛瑙在明代多制成小兽以供把玩、装饰之用。由于玛瑙加工、开采难度相对较大,红缟玛瑙制品的存世量一直远低于玉器。正因为稀少和美丽,红缟玛瑙成为统治阶层的专用珍宝。
明初的郢靖王朱栋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其墓中出土的红缟玛瑙兽,说明红缟玛瑙于火德文化的明朝再次回归,并融入明朝贵族的日常生活之中。
明梁庄王墓出土的玉禁步上有红缟玛瑙小兽六只,造型生动可爱,将红缟玛瑙用于王后的玉叶组佩上,可见明代皇室对红缟玛瑙的重视。
明万历墓出土的皇后用玉叶组佩中,也同样配有红缟玛瑙饰物,在目前已发现的明代皇室玉叶组佩中,均有红缟玛瑙配饰出现,可见明代红缟玛瑙等级之高!
明初曹昭先生著有《格古要论》,文中对玛瑙的等级价值划分有了成熟概念: “玛瑙多出北方南蕃西蕃,亦有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凡看碗盏器皿,要檬范好。碾得薄不夹石者为佳。其中有人物鸟兽形者最佳,有锦红花者谓之锦红玛瑙,有漆黑中一线白者谓之合子玛瑙;有黑白相间截子玛瑙;有红白杂色如丝相间者,谓之长丝、缠丝玛瑙;此几种皆贵。有淡水红者谓之浆水玛瑙,有紫红花者谓之酱斑玛瑙,有海蜇色者兔面花者,皆价低。凡器物刀把饰件之类,看景好,碾琢工夫及红多者为上。古云:玛瑙无红一世穷。柏枝玛瑙,浆水玛瑙色内有花纹如柏枝故谓之柏枝玛瑙,亦可爱。”
通过这段文献可见,明代对玛瑙的种类划分已相当清晰,更有了“切面出现象形图案的为佳、红色多的为佳、红白丝者为佳”的划分标准。同时还赋予红色玛瑙吉祥的寓意。从一句“玛瑙无红一世穷”,不难看出明代对红色文化的延续及推崇。而红缟玛瑙在明代可能使用的名字是“锦红玛瑙”。当时红缟玛瑙的等级地位,高于其他类玛瑙,归为上品,多用于皇室的配饰制作。
清代崇尚水德,对红色不再推崇,饰品中的红色也多是偶一为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前朝既属稀少的红缟玛瑙制品,在清朝更是难得一见。红缟玛瑙就此淡出历史舞台,直至三百多年后,战国红的矿址再次被发现,这种艳丽名贵的玛瑙品种才再次显现在世人面前。
此次通过对各地文博机构的探访,查访到一些有明确出土记录的红缟玛瑙制品。以目前探访所得资料分析,红缟玛瑙制品流行于战汉,出土地点分布在全国多地,多为王侯等级的墓葬。由此可见,红缟玛瑙因色彩艳丽、数量稀少等原因,在古代一直作为王侯使用的高等级用玉,稀少名贵是战国红自古以来的特质。在全国范围内,一定还有更多的红缟玛瑙制品未被系统认知,相信随着未来更多出土红缟玛瑙制品被考证,其在古代的使用脉络将不断清晰完善。
对比古代红缟玛瑙文物与现今产出的战国红玛瑙,二者纹理、色彩、质地一脉相承。综合上述缘由,将近年来在辽宁北票、河北宣化等地发现、开发的红缟玛瑙命名为“战国红玛瑙”,简称“战国红”,可谓实至名归,在充分了解战圉红深厚的历史渊源后,我们也渐次明确了战国红与中华民族的关联和地位,定能在战国红雕刻作品的选题上更准确、设计上更能发挥战国红自身特色,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战国红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