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谷小城郭永妍
李 霞 谷小城 郭永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一、创客教育的本质诉求
(一)创客教育的起源
“创客”来源于美语单词“Maker”,是指那些基于自身兴趣爱好,提出创新想法,并通过动手实践将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想法变为现实的人[1]。创新、实践和分享是创客们的共同特点,创客们追求的是一种快乐学习、快乐创造的境界。
创客教育是将创客理念注入教育教学领域,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美国是创客的发源地,创客运动最先是在美国的大学里蓬勃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许多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纷纷成立了创客空间,尝试开展各种创客教育培养模式。其他欧美国家,如英国、荷兰的高校也都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创客教育。我国的创客教育起步较晚,2012年引入创客运动后,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了i.center创客空间,并多次举办创客知识讲座,组建各种创客工坊,营造校园创客文化。同济大学则通过建立创客技术营地,以“创客马拉松”等形式进行创客教育的推广。
(二)创客教育的理念融合
美国学者Martinez和Stazzi认为,创客教育的理念是强调“在创造中学”,并提出了成功的创客教育具有的8个特性,即时效性、目的和相关性、相对复杂性、具备适当强度和挑战、具有新颖性、多维性、并具有可访问和资源共享等特性。我国学者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是以体验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导,融合信息化技术,采用项目学习法,并在其中注入DIY 理念[2]。
从整体上来看,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概括为:创客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实施创客活动,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注重创新、创造力的提升,契合了现代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与当前我国政府提倡的创新创业培养目标一致[3](见图1)。
1.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创客们进行创客活动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积极主动探究各种复杂项目,将创意转变为现实。创客教育正是突出了“动手实践”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时,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形成,提倡快乐创造、协作分享的新思路。
2.提倡“在做中学”的方式
创客教育注重“在做中学”,同时融入DIY理念,强调了“工匠精神”的培养。这和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即都强调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了DIY理念,进而有利于新的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构建。创客教育践行“在做中学”“在创造中学”的方式,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内化和提升。创客教育同时强调体验式学习,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此场景中动手实践,以达到创新思维的开拓,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创造。
图1 创客教育的理念融合
3.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
创客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较复杂的,通常都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学科。同时,创客活动的出现和兴起依赖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创客活动中需要使用诸多现代化信息技术,如3D 打印技术、体感交互技术等。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客教育,使用微博、微信和其他媒体,可以为学生建造一个社交学习平台。该平台通过承载创客们的奇思妙想而产生创意火花的碰撞,推动跨学科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激发创客们的内在潜能。同时,创客学生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也不断得到突破,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得到培养。
4.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
创新是创客文化的基本内涵,在创客活动中提倡快乐创造和协作分享,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创客教育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相一致,契合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探究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的号召,更是为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但很多学校的创新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实践条件和师资等原因,缺乏对实践情境的创设。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达到对实践场景的真实体验,故而学习兴趣不高,更缺乏独立探索的意愿,这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二)跨学科交流不够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团队大多由同专业爱好创新的学生组成,成员的专业面比较单一,跨专业、跨学科的多元融合度不够,很难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难以解决跨学科的复杂问题。同时,许多创新教育指导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入校执教,从学校到学校,同样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跨学科交流。
(三)原生创意作品不多
当前,高校开展的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都是具有固定模式的常态化实践活动。学校指派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创新活动选题多为教师指定或比赛规定,成果多来自指导教师的研究。这样的创新活动由于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且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难以激发参与者的创意思维,创意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四)创意转为现实的不多
当前,大学生的创意作品不多,而仅有的一些创意想法、技术创新,往往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对市场缺乏专业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无法准确切合社会和企业需求,创意作品缺乏实践应用性;另一方面,很多作品在创新活动中,由于较少考虑制作成本、投入产出比等现实问题,缺乏市场推广性。
三、创客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构建优质创客空间
在创客活动中,为极大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优质创客空间不可或缺。优质的创客空间多为众创空间,通常包括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同时要达到虚实深度融合。实体空间是指创客们开展和实践具体项目的场地;虚拟空间则是为实体空间提供辅助服务的,如提供学习资源、信息沟通服务等。高校创客实体空间的构建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室、创客工作室和图书馆等;虚实空间的构建则可利用“互联网+”的科技优势,依靠线上平台达到虚拟化(见图2)。
图2 众创空间模型
(二)营造创客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对创客教育的发展有助推作用。校园里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创客教育和“创意落地”理念的实施,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园应营造一种浸润式的创客文化,将创客的理念自然地渗透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具体方式有很多,如加大校园创客文化的宣传推广,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创客教育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创建创客工坊、创客实验室等等。另外,高校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来对创客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积极鼓励和综合评价,以促进创客文化的持续良性发展。
(三)组建创客导师队伍
创客导师队伍是进行创客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创客导师不同于普通的高校教师,在创新理念和自身技能素质方面都要有质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导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创客导师自身要拥有强大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在创客教育中,导师负责设定项目总体方案和目标,运用探究式、体验式实践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收集、资源获取和具体方案的制定。创客导师队伍组建要做到专兼结合。专职教师要选派学校实践经验丰富、钻研好学、知识迁移能力好的应用型教师担任,引入特殊激励措施和综合考评系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的能力。另外,高校可以从政府、行业和企业聘请优秀员工作为兼职导师,弥补校内创客师资力量不足,同时也可促进校内外导师的交流与发展,做到优势互补。
(四)变革创客学习方式
高校创客教育要突出“动手实践”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创客作为学习者和创造者角色的融合。创客教育主张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内化,并得到提升,以达到创客素养的培养。因而,创客教育应构建的是基于项目学习、体验参与和连接式学习多效融合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以一个现实问题为驱动,设置真实场景的实践条件,组建跨学科创客团队,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体验,在此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与资源,最终使团队的创意能够落地生根。
(五)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要使高校创客教育繁荣发展,各方资源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以及家庭都需积极参与进来,以构建“政校行企家”五位一体的新型运行机制。政府需要制定创客教育的支持制度、保障制度以及评价制度,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学校是承载创客教育的主要场所,主导创客教育的方向,需要营造氛围、构建空间、培育导师等[4];社会行业和企业是使创意活动落地的实践平台,并负责推荐资深创客导师,引入先进技术与工具;家庭则为孩子进行创客活动辅以精神支持,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孩子创新,支持孩子实践,提倡快乐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