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扶贫产业经济健康高效发展

2019-09-10唐伟国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8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资金人才

唐伟国

【摘 要】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要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渠道、人才等方面的不足,造成很多扶贫产业出现了生存期短、断奶就亡的现象,这些从根本上都可以归为企业管理上的缺陷。文章从当前产业扶贫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切入,系统分析了当前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并从改善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扶贫工程;企业管理;生产与销售;资金;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4;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8-0190-03

当前,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仅剩下几个月的时间,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关键的决胜阶段,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广西全区各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后盾单位和第一书记们拿出了各种各样的推动和帮扶举措,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落后现状,其中产业扶贫是采用最多也是最根本和最长久的扶贫手段。没有实体化的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工作就没有持续性的造血功能;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但为了快速脱贫而盲目上产业,或仅把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资金投入带动产业,缺乏有效的后续手段支持,也让很多扶贫产业面临缺乏后劲、断奶就死的困局。因此,总结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找出突出困难与短板,强化贫困地区产业基础以加快脱贫步伐,对依托产业扶贫实现国家“十三五”脱贫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全区各地产业扶贫中涌现出的几种典型模式

1.1 特色种养扶贫模式

特色种养一直都是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既水泥硬化道路贯通村两委办公楼。路网建设的完善,使得“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逐渐成为过去式,如何向外界输送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成为21世纪以来县、乡两级政府工作人员和扶贫工作队员努力探索的主要方向。据农业部门统计,2018年上半年广西贫困地区新增果树种植面积约1.33万hm2,水果产量增加15万t;桑蚕面积21.47万hm2,预计产值达49.9亿元;蔬菜播种面积约42.81万hm2,同比增长4%。目前,广西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登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4.84万家,覆盖4 985个贫困村,带动46.97万户贫困户脱贫。可以说,特色种养已成为各地打造扶贫产业的首选目标。

1.2 乡村休闲旅游扶贫模式

该模式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发动村民集资及申请财政资金投入,整治村容村貌,对本地有自然优势或历史价值的特色景点进行改造升级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配套发展农家乐,通过门票、特色农产品销售、餐饮等旅游产业链,帮助实现村民脱贫致富。2016~2018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在桂林市龙胜县对口帮扶的都坪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建设新农村景点,打造农家乐,2017年建成当年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营收20余万元,净利润达5万多元。

1.3 电商产业扶贫模式

电商产业扶贫实际上是特色种养扶贫的有效补充。随着特色种养产业的不断发展,受个体农业经济无序化和市场多变因素的影响,销售环节成为困扰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销售渠道,使得大量好的农产品不闻于世,甚至很多扶贫产业的农产品也遇到了销售困难。电商平台的引入,逐步帮助各地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解决了销售难题。近年来,广西在电商扶贫版块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8年7月,累计建成服务站点3 101个,物流配送网点2 228个,农村电商业务累计培训20万人次,网络零售额累计59亿元,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1 826个,示范建设成效显著。

2 当前农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瓶颈

2.1 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无序管理制约产业扶贫项目开发

广西产业扶贫对象集中在贫困乡村,这些地方大多生态环保要求高,不适宜搞高耗能、污染偏重的大工业,可选择的扶贫产业大多是以农业或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这类企业由于缺少大的企业、集团进驻,往往以种养大户牵头、村民组织合作社甚至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农民各自单干的形式出现,这类产业实体由于起点较低、市场信息接收能力差,在各地产业扶持的刺激下,极易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生产无序化极易造成产品在短时间内大量上市,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农业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在市场销售拓展方面的手段欠缺,同时受农产品上市周期短、保质难、运输难的条件制约,当产品大规模涌向市场时,极易造成价格大幅度波动,而即使属于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成功走向國内市场,当遇到相邻省份地区的同类产品的竞争,其特色也会明显减弱。

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是扶贫产业实体走向发展正轨所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2.2 资金管理环节的短板问题突出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老少边山穷”特点的典型代表,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山区,远离区域中心城市,并且与少数民族地区高度重叠,在这些地区开展产业扶贫长期面临资金方面的短板制约。一是大宗社会资本投资引入难。广西的贫困地区往往地方财力薄弱,虽然近年来交通路网建设逐步完善,但水利、电力、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仍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改观,再加上许多贫困地区位于区域边缘地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发达地区更大、资金投入回收难度也更大,对社会资本进入缺乏有效吸引力。二是相关政策扶持资金争取难。“十三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扶贫资金投入约2 400亿元,层层下发到各地,本身资金缺口就比较大。在此基础上,由财政向扶贫产业拨付的资金需要经过申请、评审、考核、验收等多个环节,流程步骤较为复杂,且多数需要建设、种养达到一定规模和程度才能给予拨付,时间长,初期投入成本较高,整合难度大,缺乏有效的操作办法,对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启动资金少的农户来说很难做到。涉农贷款规模小、期限短、门槛高,普通农户对贷款心存疑虑或因个人信用问题无法借贷,部分贫困地区财政还存在无力承担风险保障金的情况,造成各类支农贷款难以真正落到企业和农户手上;同时,受各类政策约束,农村地区的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农房、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因为确权颁证、评估交易等滞后,无法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三是技术服务受资金问题制约严重。受资金短缺、任务量大、条件艰苦等因素制约,贫困地区的农药、兽医、防疫等往往不健全,难以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种养产业的产品极易受到病虫害和疫情的侵袭,一旦遇到大规模灾害的发生,极易造成大规模的损失,而对于资金力量短缺的农企、合作社和个体农户来说,往往一次灾害损失就能将其整个击垮。

2.3 人才缺乏,落后松散的管理体系难以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广西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大量年轻的劳动力人口普遍往大城市和广东方向迁移。留守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涉农培训项目覆盖面不宽,针对性不强,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日益缺乏,农村剩余劳动力思想保守僵化,许多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和自暴自弃倾向严重,有越贫越要救济的懒汉思想,最终导致贫困户很难承接或深度融入各类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有的地区产业扶贫主要靠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和后盾单位帮扶带动,合作社的账目管理、跑市场、跑政府都主要靠第一书记完成,因此很多产业项目普遍存在第一书记在的时候红红火火,第一书记撤后很快就偃旗息鼓的症结。此外,现有许多产业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对接不够,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无订单或仅依靠简单的订单农业方式,对参与产业项目的贫困农户缺乏有效的指导、管理和约束,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开发,但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信和分配机制,极易出现“帮富不扶贫”、市场价格好时农户私下销售产品、市场价格差时要求企业高价回收等纠纷或不合理现象。

3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扶贫项目经营效果

经过以上对现在农村扶贫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制约扶贫产业项目健康发展的因素均是源于缺乏稳定高效的管理体系。要通过产业扶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光是在2020年完成数据上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广大村民在确认脱贫、帮扶工作队撤出后仍能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拥有一个长效的经营收入机制。因此,如何在提升管理手段和效能上下功夫,让产业扶贫项目提高经营效果、覆盖面和后续的生存能力,是遏制返贫、实现真脱贫的关键。

3.1 加强市场调研,做好市场的预先分析研判

企业管理,市场分析研判是重中之重;产业扶贫,选择市场需要的好产品是关键。如前所述,部分地区在选择种养类产业的时候,往往容易存在盲目性,一窝蜂而上,在同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在未考虑市场消化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产品积压,因此在项目上马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市场流通性和透明度下,要选出一款需求高、竞争少的产品种类是很困难的,稳妥的方式是在提升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打上无公害、绿色标签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和销售价格已经逐渐与普通农产品拉开距离,选择好的品种、使用先进的技术、搭建好的设施,打造优于市场平均水准的优质产品,是一个好的产业扶贫项目的稳固基石。

3.2 扶贫先扶智,搭建一支有管理能力的本土经营团队

近年来,全国不断有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放弃发达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家发展产业带动村民扶贫的例子见于各大新闻媒体,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表明了一个高学历的人才回乡发展产业所具有的优势。一方面,由于是同村同乡,在过去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情意,能够让回乡创业者在发动当地群众时更具有号召力,响应的群众会更多;另一方面,高学历的优势和在发达城市工作的经历让返乡创业者在企业运作和管理上也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经验。由于当前广西大部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都是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因此在这两点优势上往往还不如返乡创业者,双方如能有效结合,共同合作,将提升扶贫产业项目的推动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广西各市都对高素质人才的引入提供了很多优厚的条件,如年薪和住房配套等。事实上,在县一级政府部门如能对达到一定学历要求的返乡创业者提供诸如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短期薪酬補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也将极大地提高对返乡创业者的吸引力。同时,项目企业、合作社或村两委也应大胆投入资金引进人才,例如聘请本地市的大中专院校的教师、科研人员或优秀在校生作为兼职管理团队,对企业提供技术、财管、销售等的支持服务,与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短期生产计划、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

3.3 注重教育培训,提升参与农户整体素质

除了高层管理团队,参与生产劳作的农户同样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现代农业生产正不断向机械化、集成化、规模化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与过去小农经济个体生产经营的劳作模式有了极大的不同。以养殖业为例,现代化的养殖场在饲料配比、粪污排放、隔离防疫操作、清洁卫生、病害处置等方面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仍然沿用过去的个体散养模式操作,极易遭受大的病害损失,养殖投入产出比也很难提高到更经济的水平上来。无论是从事种养还是旅游服务业乃至电商销售,都需要对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有一个极大的提高。扶贫先扶智,在启动产业扶贫项目之前,都需要对参与产业的农户进行集中培训教育,由带头企业投入培训资金或由当地政府组织培训机构,力争先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生产团队。

3.4 延伸产业链,打造多元化品牌产品

在生产出好的产品之后,接下来最需要的就是后续的销售环节。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而且农产品保质期短,一旦遇到市场价格波动就很容易造成项目亏损,因此相比持续投入资金,通过帮扶打造一条好的产业链,提供深加工与后续销售的支持,显得更为关键。当前,区内市场已有以杨翔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养殖企业在完整产业链扶贫上创造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但杨翔公司的模式是以公司自身的管理为主体,农民主要提供劳务,与打工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在以农民或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扶贫经济体中,由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极易出现市场价格好时,优先卖给价高的收购商,市场低迷时,则要求帮扶企业高价收购,长久下来对产业链的维持也极为不利。要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除了基础的法律协议制约外,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链闭环,让农户全程参与整个产业链的运作中,进行团队化管理,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推动也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模式。以蔬菜种植基地为例,可将参与农户细分为种植团队、销售团队、深加工团队,由销售团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节,制订鲜菜销售计划和深加工生产需求,并对种植和深加工团队的产出进行监督,确保通过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出更多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

参 考 文 献

[1]陈静,贺亮军.广西构筑扶贫产业大格局[N].广西日报,2018-08-02.

[2]广西新闻网.广西电商新跨越 经济增长新引擎[EB/OL].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0903/newgx5b8ccd9b-17613967.shtml,2018-09-03.

[3]张同庆.浅谈扶贫产业项目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40.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资金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