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9-09-10任志林
任志林
摘要: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作为阳光体育活动的理念,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效推进阳光体育。学校应该让全体教师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与学生一起锻炼。校领导应该要求教师全员参与,不可应付了事和马虎对待。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全体教师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关键词:小学教师;体育活动;场地限制
教师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教师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如何解决当下影响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教师身心达到健康的状态,以应对更多的教学任务和压力,这是社会各界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鲈乡实验小学、思贤实验小学、爱德实验小学、苏州湾实验小学的教师作为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根据所选研究课题的目的和内容,主要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的相关资料,检索文章数十篇,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问卷调查法。笔者根据论文课题的研究目的,设计和制定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小学非体育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达96.67%。
3.访谈法。为了使得到的资料更具公正性,笔者走访了鲈乡实验小学、爱德实验小学的部分教师,做了一些简单的访谈。
4.数理统计法。笔者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并采用Excel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1.教师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对体育活动持“非常喜欢”和“喜欢”态度的教师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2.54%,说明大多数的教师还是乐意进行体育活动的。但“不喜欢”体育活动的教师也占27.46%,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不积极。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并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帮助教师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增强教师的健康意识。
2.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时长。按照卢元镇编写的《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人口”的界定:每周体育活动频率3次或3次以上、每次体育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身体主观运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前提的人才能称之为“体育人口”。
(1)锻炼次数。有17.59%的教师从不进行体育锻炼,而真正做到每周锻炼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只有37.24%。(见表1)
(2)锻炼时间。由表2可以看出,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没有达到30分钟标准的教师占比高达70.69%。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哪怕参与了体育活动,但其活动时间还是不够,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促进作用。
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遗憾地看到吴江区的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很不乐观。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少、时间短。
(二)吴江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见表3)
1.个人因素。“没兴趣”和“身体状况”属于个人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对体育运动“没兴趣”的教师占了21.72%,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运动没有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可能不了解体育运动给人带来的益处,运动意识差。因“身体状况”不运动的占3.79%。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也令人揪心。
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由表3可以看出有24.14%的教师认为家庭是让自己放弃体育活动的因素。的确,教师工作繁忙,当其全身心投身于教学时,就忽略了家庭;而当教师有闲暇时间时,基本上都选择陪伴家人,就算参加体育活动也往往半途而废。
3.学校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有1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此外,还有25.18%的教师认为缺少时间。因此,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策略,减少教师的压力,在保证其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
4.社会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因為“缺少场地器材”而不运动的教师占8.62%。其实,大部分教师在选择活动场地时,首选的是本校的体育活动场地,而选择在自家小区或者别的运动场馆的教师很少。笔者在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些教师家附近并不缺少体育活动场馆,但是因为相关政策的约定,这些场馆只在举办大型活动时才会开放,平时则是大门紧锁。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大力建设体育设施,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让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群有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同时,认为“缺少专业指导” 而不运动的教师占6.55%。在非体育教师的行列中,大多数人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至于在有限的体育锻炼时间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放弃体育活动。因此,政府、社区、学校等层面应该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行业的投入,让更多缺乏体育锻炼知识的人群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健身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吴江区的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明确知道体育活动的强身健体之效。
2.吴江区的大部分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重,闲暇时间少,所以每周锻炼的频率和每次锻炼的时间都较少,而且也是以相对简单的跑步或散步为主。
3.教师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较少,他们基本都是选择在本校的体育场地进行活动。体育活动的场所相对单一,往往影响着教师运动的积极性。
4.教师参与体育活动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也较大。
(二)建议
1.教师自身应该加强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发展的优点。政府应该帮助群众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学校应该相对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多给老师一些闲暇时间,多组织教师能够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并予以奖励,以此来提高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政府应该加强对教师身体健康的监控,缩短体检的周期,及时发现病患,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等基础健身设施的建设,让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有更多的场所进行体育活动。
(责任编辑:李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