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形式学数学,齐力乐学促成长
2019-09-10刘多廷
刘多廷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趣”下功夫,通过“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写”促进学生反思,利用“做”引导学生运用,把“趣”“读”“写”“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多种形式
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都很喜欢数学,但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慢慢显得力不从心,乃至畏惧数学。我想,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和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狭窄、方式单一和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不离不弃”呢?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见解。
一、围绕“趣”下功夫
课堂上,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好玩有趣的游戏等,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编码”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里面的角色,把教材内容编成一个故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小偷溜进了一个房子里,偷走了很多现金和贵重的物品。名侦探柯南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通过仔细勘察,他发现了小偷丢在现场的一个钱包,里面装有小偷的一张破损的银行卡复印件和一张破损的身份证复印件。柯南顿时大笑起来,高兴地说:‘我知道小偷是谁了。”接着,我就问学生:“你想知道柯南是怎么断定小偷的身份的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再通过观察、探究和交流,发现了隐藏在身份证和银行卡号码里的秘密。教师创编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为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读”拓视野
在很多人的心里,可能有这样的偏见:“数学就是一门推理、计算的学科。阅读是语文和英语学科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数学学科也有很多有趣的书可读,也需要通过阅读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课内外读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数学绘本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在家和家长共读,然后在班里定期开展“亲子共读”交流活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密切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利用“写”促反思
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关于数学知识的见闻、收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数学思考。一开始,写数学日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提示学生:“数学日记的写法和语文日记一样,可以写一些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当天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点的思考……只要和数学有关都可以。”刚开始,学生写的内容很短,很单一。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学生写的内容越来越长,也越来越丰富。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加深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又培养了学思结合的习惯,一举两得。
四、利用“做”助运用
新课程理念一直提倡“学以致用”。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各单元知识点和重要的节假日等,以“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知识集锦”“生活中的数学”等为主题,开展绘本和手抄报绘制活动,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把易错题和难题、错题分类整理,制作纠题本,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弱项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分类、总结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中,我们只要把“趣”“读”“写”“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定会讓数学学科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让每个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与数学为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