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性预防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评价
2019-09-10王子帅
王子帅
[摘要]目的:保健性预防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评价。方法: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共选取100例在本社区居住小儿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2月。根据双盲的形式将参与本次调查小儿分为2组,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均分得50例。参考组采用了常规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了保健性预防教育方式。观察教育后两组小儿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基本常识掌握情况。结果:参考组掌握情况构成比和实验组相比,参考组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参考组小儿手足发生率和实验组相比,参考组较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结论:保健性预防教育方式可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家属宣教中,效果理想,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保健性预防,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263-02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为患儿口腔、足、手出现黏膜疱疹以及破溃以后出现溃疡现象,本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本病多发于五岁以下的幼儿,一旦患有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足会出现疱疹,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引发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疾病。为此对其实施有效的宣教,可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具体实施情况见入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共选取100例在本社区居住小儿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2月。根据双盲的形式将参与本次调查小儿分为2组,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均分得50例。实验组小儿中有22例小儿为男性、28例为女性,小儿中年龄最低者为0.6岁,最高为3.9岁,中位年龄为2.25±0.02岁。参考组中有24例小儿为男性、有26例小儿为女性,小儿中年龄最低者为0.5岁,最高为4岁,中位年龄为2.25±0.03岁。将两组小儿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查实后,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小,且P>0.05。
1.2方式(1)参考组采用了常规教育方式,即为口头叮嘱和宣教。(2)实验组采用了保健性预防教育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①生活习惯教导:首先应教学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如何正确的洗手,并告知患儿家属如何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在出门回来后认真的洗脸和洗手;在日常饮食中,少吃或不吃生冷性的食物,不喝生水;②疾病预防教导: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行,在高发季节时家长要做好家里通风工作,在小儿外出回家后对小儿每日所接触的餐具、桌椅、玩具等设备实施常规的消毒,在条件许可的家庭中还要佩戴专业清洁手套在进行消毒,在各个角落消毒后还能对佩戴手套进行处理,不要与小儿接触;③检查习惯:家长要做好每日检查工作,每日晨起要及时检查小儿口腔、双手、双脚、屁股以及发热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在睡前也要例行检查;如有患儿已经被确诊,应送往正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将幼儿使用物品进行消毒。
1.3指标观察和评价①观察两组手足口病常识掌握情况。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结果分为掌握、基本掌握、不掌握。掌握率=(总例数-不掌握),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
1.4统计方式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l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足口病常识掌握情况对比参考组掌握情况构成比和实验组相比,参考组较低,将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查实后,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具体情况由表1所示。
2.2两组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对比参考组小儿手足发生率和实验组相比,参考组较高,将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查实后,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具体情况由表2所表示。
3討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较强。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在一般情况下患儿预后效果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由于小儿手足口病较为特殊,在接触中即可发生传染,因此要提高家长的警惕。为此采用了小儿家属教育方式,在以往教育中,以口头教育为主,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效果不佳。为此采用了保健性预防教育方式,在实施教育中,首先应提升家属对于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要求家属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要做好餐具、玩具等消毒,降低交叉感染机率。为了调查此方式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调查,发现参考组掌握情况构成比和实验组相比,参考组较低,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参考组小儿手足发生率和实验组相比,参考组较高,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可见此方式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保健性预防教育方式可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家属宣教中,效果理想,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