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视障儿童入学三部曲
2015-11-02徐芳
徐芳
摘 要:一年级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盲校一年级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要重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为刚入学的视力残疾孩子制订一份严格而细致的培养计划。工作的开展要做到万事俱细,用加倍的爱心、细心去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班主任;新生工作;教育观念;常规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是烦琐而辛苦的,而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因为一年级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入学第一个月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一年级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要为刚入学的视力残疾孩子制订一份严格而细致的培养计划,做到万事俱细,用加倍的耐心、爱心、细心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那么,当盲生和家长初次来到盲校,一年级班主任需要做好哪几项工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接待新生时,所开展的几项工作,希望对今后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以稳定情绪为主,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当家长领着盲生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来报到时,班主任首先做的就是稳定孩子和家长的情绪。见到他们,要先用亲切愉快的心情去迎接他们,和他们互相认识。和每一个孩子握握手,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以消除盲生紧张的心理。让学生之间互相认识后,就给他们布置新学期的第一项任务,由家长陪同孩子参观校园,认识教室、食堂、宿舍等设施,让孩子尽早熟悉新环境。
其实,社会上许多人对于盲校仍很陌生,有些盲生家长对于盲校也是一知半解。在入学第一天,上午安排好学生的生活后,下午为新生及其家长召开一个座谈会。座谈会上介绍盲生的学习对象——盲文,认识他们特有的书写工具,讲解和正常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以及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开设的特殊课程(如生活课和定向课),为他们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所了解,以消除他们对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担心和顾虑。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样离不开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为了我班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家长会上,我为家长宣传了现代教育思想。主要一点是培养孩子要教与放相结合。明白让孩子多吃点苦,多干些活不是一件坏事。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存在视力残疾,孩子生活上的事几乎全权代理,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有的盲生到入学时还不会自己吃饭。因此,我明确建议家长要尝试让存在视力缺陷的孩子做正常孩子所能做的事情,如洗衣、扫地、整理床铺等,从小就要注重盲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转变家长认为盲生做任何事都慢而乱的思想,要求家长为了孩子今后更好地成长,要不厌其烦地去指导孩子的生活。否则,存在视力严重残疾的孩子无法像明眼孩子那样经过观察,学会许多技能。家长如不去指导,许多生活上的事情他们就无法体验,也就无从学起,手的灵活性发展无形中就会受到限制,势必给孩子将来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这就迫不及待地要求盲生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多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适当地给予指导。
为了使学生对校园生活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我建议那些有依赖性孩子的家长在校陪同孩子一两天,待孩子情绪稳定后,来探望孩子的时间间隔由短到长,开始最好能每周到校探望一次,再隔周探望,以后每月探望一次。让孩子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二、及时选拔培养班干部,形成一帮一模式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的骨干力量。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从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找准新班级的管理者。第二天就要进行教学常规训练,班主任从新生中挑选出热情大方、善于交往,年龄稍大,最好存在残余视力的新生作为班长,形成集体的核心。至于劳动委员和学习委员,可以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后再进行选取。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能力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要创设机会锻炼小干部的能力。事先教会选出的班长要注意的事项。要求他以身作则,带头做好榜样,主动帮助能力稍差的同学。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融入新集体,尽早适应集体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组织学生进行结对子活动。最好是能力强、有残余视力的学生和全盲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形式,指导他们该怎样去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
三、加大力度演练常规教育,儿歌助行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培养习惯开学第一个月最关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要用《规范》去指导新生的言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繁琐而碎杂,要使新生掌握生活常规的具体做法,单凭班主任的讲解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教师只教给他们行为准则,而不让他们去做,就难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质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培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用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新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
当新生踏进学校大门时,学校的生活常规对他们来说是一片空白,他们还没有养成常规习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按常规训练内容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去做一做,演练演练,行为习惯就在这演练过程中开始形成。
说儿歌,是一年级新生喜欢的活动。利用儿歌来强化新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如在课堂常规训练时,适时地教给学生一首儿歌;“上课铃响进课堂,放好书本人坐正。老师讲课专心听,自己还要动脑筋。想要发言先举手,站起身来大声讲。”让学生在说儿歌或演练的过程中,记住要求,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还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习惯的养成。在坐姿方面我严格要求学生抬头,挺胸,脚放平。上课前我先问:“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学生边调整边说:“我的坐姿最端正。”在以后的读写中,我也常问:“比比谁的姿势最正确?”即使在上课时,发现有些学生姿势不对,会及时地问问学生。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就会自我调整,自我提示。
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更为重要。其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一年级自习课较多,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作业,我要求学生在下午放学前就必须上交作业,以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总之,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很多细致具体的工作。我所带的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课前能准备好学习用品,课后摆齐桌椅,上课时端正姿势,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在自习课上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用规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行,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赢得了各位代课教师的好评。这都是在开学初形成的好习惯,相信他们会受益终身。所以,做好以上三步工作对视障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赵正新.教师实践智慧本质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