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自我管理”体现“以生为本”

2019-09-10王强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自我自我管理主体

王强胜

摘 要:本文首先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示精神出发,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从教学实践中来阐明实施“自我管理”,体现“以生为本”。文章首先论述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含义,然后对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谈了四种方法:要注意創设情境,让学生认识自我,自定目标;要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要注意开展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要注意评价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这四个方面以及我的一些思考来阐述我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点看法。从而论述对小学生实行自我管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自我 自我管理 主体

2017年8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自颁布以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各中小学引起不小轰动。《指南》以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为基本原则,旨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指南》的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目标指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心小学当了18年班主任的教师,为了让我班学生做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特别是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这种管理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对一个学校的管理和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对小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要把学生的主体发展与班主任的作用与职责紧密联系起来。班主任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但不能决定学生的发展,更无法替代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是通过班级文化来影响学生。而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主体,在环境的影响下,自己主动选择、体验、尝试、修正的变化过程;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与自然的成长过程;也是其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正确的班级舆论的形成是班集体形成的标志,这种舆论又叫班级文化,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它受社会文化、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又区别与上述文化,班主任是引领班级文化的责任人。营造民主、合作、自主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年纪尚小,知识经验少,缺乏自我教育能力,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有目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对小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应注意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得到的一点启发,获得的一些感悟。

(一)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自我,自定目标

认识自我是人对自己本身的反省和认识。少年儿童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让他们懂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目标,找到自我教育的突破口。我们总能看到,在低年级中,很多学生都很会指出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但同样的缺点在他自己身上,他是认识不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情况,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力量是十分有限的,然而班主任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尽力去整合这诸多因素,才能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二)要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小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小学生行为的自我约束,在“规矩”中去成就“方圆”。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努力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1、学习规章制度,在学习中规范自我

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有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李集小学班级量化考核细则》,使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它是我们学习与工作的保障,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找出不足,为自我管理打下基础。

2、值日班长制与班委轮流值制相结合、全员岗位责任制与值日生负责制相结合

开学初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细致的值日班长细则、值日生工作细则,并打印后张贴在教室的布告栏里。由于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尚属起步阶段,因此我们把各项工作的职责分得很细,便于学生操作。值日班长有专门的记录本,封面上写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班级自己管。”“我能行!”由值日班长每天记录,负责班级各项事务。

全员岗位制与值日生负责制使班级里的各个岗位责任到人,实行“人人有权,人人有责”的原则。值日生负责制不仅赋予值日生义务,而且还让其享有权力,如卫生、纪律的监督、反映不良现象等权力,在班委的领导与督促下,全面负责当天的具体班务。值日班委对值日生的值勤情况进行评比表彰,这样使全班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实行责任制,班主任不等于不管,班主任在执行责任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进行检查总结,进行表彰与批评,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实行值日生负责制,

(三)要注意开展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把学生的自我目标变成持久的约束力,从被动实现目标转变到主动实现目标。这一阶段班主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1、引进竞争机制,在竞争中体现自我

本学期首先进行的是班干部竞选,活动前我觉得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竞选班干部有一定的难度,不会有太多的学生来参与,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公布了竞选计划,并说明可以有家长的支持。一周后的竞选让我出乎意外,参与竞选的有将近50%学生,他们对竞选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想为班级服务的心情让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很受感动,我想全班学生也和我一样受到了不小的振动。

2、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塑造自我

这学期班级举行了三次大型的活动,首先是为九月份生日的小朋友过集体生日,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关爱同伴,分享快乐。在实践中培养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生日庆祝的形式并不奢华,但学生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首首抒情的歌都传递着一种心情,表达着一份心意。我想这次集体生日将会永远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第二个活动是庆祝祖国66岁华诞的联欢会,一个个学生自排自演的节目,一张张可爱张扬的笑脸都被我用摄像镜头记录了下来,一时间我突然发现班里每位学生都是那样的多才多艺,小提琴、古筝、歌曲、舞蹈,好的活动真的可以塑造一个生动的班集体。第三个活动是小制作博览会,学生用灵巧的小手,把废旧的物品制作成精美有用的物品。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手工作品,孩子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孩子的自我在别人赞叹声中散发着自信的美。

3、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跳绳比赛、“戏曲操”比赛、“弟子规”朗读比赛、艺术小人才竞赛、“经典诵读”比赛、师生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展示自我以及培养学生荣誉感的机会。一个班级的理念与班主任的个性特征是息息相关的,班主任的价值观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对于班级的荣誉,我总是灌输给学生这样的理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首先要超越自己,不一定要做第一,但你必须做到最好。因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成长与发展是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学期来,学生的成就在我的眼中是很不错的,他们得到了两个团体第一名,两个第二名和一个第三名。

(四)要注意评价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

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评价不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终环节,它既是上一循环过程的总结,又是下一循环过程的开始。在我们的班级中,评价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及时评价,一种是以学生评价为主的阶段性评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及时评价采用模糊操作,没有具体的细致的规定,一切优秀的东西都可以变成分值,包括认真的态度、优秀的作品、助人的行为、得来的荣誉等等。而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则是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求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定期对照。引导學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上学期,通过期终的评比,有25%的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学生与班主任的反思后,学生认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不断努力,到学期结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数量达到了35%。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对学生实施自我管理,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只要班主任抓好了小学生自我管理工作,那么学校的日常管理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的学习氛围就处在一个舒适、和谐和快乐的环境中,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小学生日常管理中最实用的管理方法。在任何一所学校,能对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0A06-05-2017-0017-1 2017-08-22 教基〔2017〕8号 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自我自我管理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