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藏医尿诊

2019-09-10崩格

健康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藏医

崩格

摘要:藏医学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迄今有3800多年的历史,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藏医诊断学更是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初,当时的医着《月王药诊》、《四部医典》中,对望诊、触脉、问诊作了详细而系统的记载。尿诊是藏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他医学体系所不具有的东西,在诊断学中堪称独树一帜,也是藏医药学奥妙所在之一。本文主要描述尿诊的历史渊源,尿液的观察方法,尿液诊断意义,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藏医;藏医诊断学;望诊;尿诊

尿诊是藏医三大诊断方法中望诊的范畴,藏医学专著《月王药诊》用三章的篇幅系统二较完整地讲述了尿诊,可见,公元8世纪前尿诊学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尿诊是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嗅觉,以此判断疾病的寒热属性和患病部位,以便对症治疗。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险恶,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病人很难亲自去就诊,因而将尿液带去观察,根据尿液特征辩证给药,所以,藏医尿诊在基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早已被患者所接受。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尿常规检查是各家医院常规检查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之一,已发展到显微技术和数字阶段,但藏医传统尿诊仍然发挥着它独有的特色和被世人所知晓,真不愧是各医学体系中堪称独树一帜的医学。

一、藏医尿诊的历史渊源

二、尿液的形成机理

藏医认为,当食物经过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后,由“维命龙”把它从口腔送入胃中。在这里,消化赤巴参加了消化过程,使食糜变得温热,并将食糜分成两部分:即有营养的精微部分和糟粕部分,后者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液体部分和固体部分。其中,液体部分进入膀胱,就变成尿液排出体外;固体部分则在黑肠(就是大肠)最后变成将粪便,排出体外。精华部分通过肝脏分解化为血液,血液又通过“三火能”分离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精華成肌肉,糟粕在胆囊中成为胆汁,胆汁又分成精华和糟粕,其精华成为机体所需的胆汁,糟粕则成为尿中的漂浮物。

三、验尿前的禁忌

1.饮食般在验尿前一天晚上,不饮酒、不饮浓茶、酪浆汁等以免影响尿液色泽及稀释尿液,影响观察效果。

2.起居不同房,不熬夜、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良好的心情。

3.取尿要求取尿液去掉前半夜的尿,子夜以后的才供尿诊用。

4.器具要求诊尿容器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容器内颜色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一般选择白色的瓷碗,也可以用白色的金属器皿代替。

5.时间要求一般在清晨阳光初露,光线充足之时最为理想。

四、尿诊特点

藏医学认为体内疾病的变化都可以从尿液中诊断出来,主要观察尿液的颜色、尿液的气味、蒸汽、尿化的大小、有无沉淀物和漂浮物、尿色转变时间、转变情形和转变后的色素等情况来诊断疾病的属性。

1.正常尿液

要想对尿液的诊断有所全面的掌握的话,首先对正常人的尿液有所了解。正常人排出的尿液颜色如融化的新鲜牦牛酥油,颜色淡黄,质地稀薄,气味如公山羊的腥臊气味,尿液的蒸汽均匀,蒸发时间适中,泡沫大小均匀,尿味将要散去时,漂浮物均匀地浮于尿液中,就像夏天草地洼上的漂浮物一样。蒸汽和温度散尽之时尿从容器四周呈圆圈状向中心逐渐转变收缩,其色白黄而清澈,这是总的情况。

2.病态下的尿液

由于人体内的三大因素发生紊乱后,排出的尿液也随之发生变化。《四部医典》中将其尿诊法归纳为“三时九诊法”。三时九诊法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和每个时间段内尿液特征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三时,即分为热时、温时、冷时三个阶段。九诊法,即察尿色、辨蒸汽、温气味、看泡沫、审漂浮物、观浮皮、转变时间、转变情况、转变后的尿色。

2.1尿热期

尿热期间主要观察尿液的颜色、辨别蒸汽、嗅气味、观察尿液的气泡,从这四种方法诊断疾病情况。

察尿色尿液刚排出时立即进行观察。若尿液如沼泽之水,清而浠薄,此为风病;尿黄如珊瑚刺汁是胆病;乳白色为痰病;发红为血病;紫色如紫草汁为“黄水病”;深黄如菜油色者为瘟病;尿色或红或黄、质稠而具臭味,则为骚热或扩散伤热;尿色黑如墨汁,或色泽混杂,有如虹霓,不易辨识,则为中毒病。

辨蒸汽尿的蒸汽大,为增盛热病;尿液蒸气小而蒸发时间长,为隐性病或陈旧热病;尿液汽小而蒸发时间短,为培根寒病:尿液蒸汽时大时小,则为寒热错杂病。

嗅气味尿液气味发臭难闻者为热症患者;寒病患难者,气味轻微,或无异味;如发现食物气味说明此人患有该种食物之伤食症。

观尿花刚排出的尿的气泡,其大小均匀,且颜色与尿色一致。若气泡出现异常,则表明患有病症。泡沫色青,且都是较大的泡沫,如犏牛眼睛者为龙病;泡沫色黄而细小,迅速消失者为胆病;泡沫状如唾液,都是细小的小泡,久久不易消散,一般为痰病;泡沫呈红色,大小不等,则为血病;泡沫颜色如虹,为中毒病;泡沫如鹰入鸽群,骤然四窜,向各方遍布者,不论寒病热病,俱为扩散性疾病。

2.2温尿期

温尿期间主要观察尿液漂浮物,疾病状态下尿液中所含如絮状、云雾状、毛状物,正常人的尿液中看不到此物。如果有漂浮物就根据其颜色、形状及所处部位来判定为何种病症。患有隆病的人尿液形状呈山羊毛,散布于尿中,用棍子搅拌,搅不出任何东西来;赤巴病,形状状如棉花,中心稠密而周围较稀散;培根病,状如白马毛在水中消散,但界限不清;肺热病,状如自云飘逸,其中杂有聚集之青黑色物:脓症,漂浮物亦状如脓液:肾病,状如细砂粒者。根据漂浮物所处的位置,可以把尿液分成上、中、下三层,三层漂浮的漂浮物表示不同部位的病症。

观浮皮浮皮是尿液冷却后,表面上结有的一层薄膜。浮皮为脂肪分离后的糟粕。浮皮薄者为寒证,厚者为热证。如浮皮较厚,能以物挑起放于指甲或刀上不散,置于火上而发出焦炙肉味者为浮油,这是由于前晚服食肉脂过多所致,并非病象,不需治疗。如静止的尿液,浮皮自然分裂成片状者,是为痞瘤病之证。

2.3凉尿期

凉尿期是指尿液从热变冷的转变过程,此时要注意注意其转变所需的时间、转变情况及转变后的尿色三个方面。

转变所需时间当蒸汽尚未散失之时,尿液即迅速开始转变为热证:蒸汽散失,尿液冷却后才转变为寒证;蒸汽散失而同时尿液转变者,为寒热程度相等之症。

转变情况小便之本质无厚薄的区别,但于转变之始,不是容器中小便较厚的中部,而在边缘小便较薄处缓慢地转变为寒证;如自下而上纷纷转变者为新病热证,由容器四缘开始向中间逐渐转变者为陈旧热证。此外,尿液亦有不能转变者,如分散于全身的热证和属于长期的寒证类疾病引起的寒性泄泻过甚,以及房劳过度等,均能导致尿液的不转变。

转变后的尿色任何疾病,尿液转变后的颜色,与原来之病尿色泽一致,如隆病色青,转变后的尿色仍为青色。转变后尿质变稠者为热证,变淡而清者为寒证之象。

藏医尿液诊断不仅有丰富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有着非常精确的科学判断标准,一直指导藏医工作者如何从尿液中判定疾病的寒热属性,以及对疾病的辩证施治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无其他医学可比之。

参考文献:

[1]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2]蒂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藏医
“藏医药浴法”申遗背后的故事
藏医养生保健对疾病的预防分析
浅谈藏西医对病毒性传染病的不同认识
浅析藏药临床研究的方法与标准化研究现状
藏医治疗“笯擦尔”疾病的临床观察
甘肃省藏医养生旅游开发研究
藏医滴鼻平息法结合艾灸疗法治疗呃逆33例临床疗效观察
藏医(中):独特疗法
浅谈吐蕃时期藏医中的汉地医术因素
藏医药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