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基础》教学体会
2019-09-10谢松松
谢松松
摘 要:高职土建专业学生都要学习《工程制图基础》,本文就如何学好该课程培,浅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目标;兴趣;想象力;突出能力;多媒体。
工程制图是高职土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学生觉得比较难学。学生能否学好《工程制图基础》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关系到将来的职业能力和后续的继续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制图的害怕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谈谈我这几年在制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制图基础》以工程构造物视图的绘读为主线,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轴测图,高程图等制图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属性。它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吸收现代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借助相关学科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寻求正确解决制图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对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制图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制图技能,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工程制图基础》不同于学生高中所学的文化课,在课程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一开始学生好奇、新鲜。抓住这一机会,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鼓励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要有畏惧心理,从头开始,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带学生们参观高年级同学的板图作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是单纯地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铅笔盒、书本等,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作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要从书本中解脱出来,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采取些易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
第一,利用现有的实物、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先学会将具体的实物或模型画成抽象的视图,再将抽象的视图想象成具体的形体。其中观察、分析、比较实物模型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模型直观讲解,如: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稍复杂的组合体、较复杂的工程构造物。还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近似模型想象一些较复杂的形体。如在介绍截交线时,利用三棱锥替代三棱台,利用圆锥替代圆台等等;在介绍相贯线时,利用圆柱替代圆锥等等。
第二,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相应的模型提高空间想象力。例如在介绍圆柱被截切或相贯时,利用粉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简易的模型,特别是介绍圆柱被另一圆柱面截切时,该方法特别简单有效。这种方法除了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形体外,还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性。
4.突出画图看图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土建专业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画图和看图能力。即从点,线,面的投影――几何体――简单体――切割体――相贯线――剖视图――组合体――轴测图――工程图等。重点培养学生画图看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形象逻辑思维培养和制图的规范性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程在许多地方需要有动态的演示,其中包括复杂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如果只是由教师是用语言来表达,学生很难想象出组合体的组合步骤,极易出现漏画,错画,甚至画不出来的现象,就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制图专用软件,如用Solidworks、CAXA、3DMAX等制作所有疊加、切割类组合体,并且能旋转观察,剖切观察,非常形象生动地在电脑中演示模型,快速生成三视图,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这些课件演示,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很轻松的看到组合体的组合过程,步骤,并可以根据演示逐步画出复杂组合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掌握绘图的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结束语。
《工程制图基础》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教学方法没有定势,只要适合学生所学的就是最好的。作为教师要不断挖掘制图教材的潜力,不断去发现总结规律,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和制图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工程制图》(第六版)
[2]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工程制图习题集》.朱冬梅等主编
[3]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