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姜秀梅
姜秀梅
摘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本文拟以“爱国”层面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写作训练、课外活动三个途径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方法,以引导师生建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渗透途径;阅读教学;写作训练;课外活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层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如何在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拟以“爱国”层面为例进行说明。
阅读教学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例子”带领学生去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学习《毛主席在花山》《詹天佑》《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让学生了解祖国杰出人物的业绩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赵州桥》《丝绸之路》《汉字,我爱你》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祖国灿烂的文化;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迷人的张家界》《黄果树听瀑》等,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如画自然风景;学习《彩色的翅膀》《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让学生了解神奇的科技世界和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学习《怀念母亲》《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再见了亲人》等,教育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学习《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等,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来之不易和祖国发展的新成就;学《石灰吟》《有的人》等,让学生领悟作家们的爱国情怀和他们的高尚人格。教师在小学阶段,通过序列、系统的、常态的安排,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从而使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学习信念,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写作训练中彰显爱国主义主题
写作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这个平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的挖掘和滲透。
积累爱国主义素材 在阅读教学和课外学习指导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句。这些名句不局限于课文,比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
要鼓励学生积累一些爱国名人的故事。比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张自忠尽忠报国”“船王包玉刚捐资祖国建设”“奥尔良英雄贞德”等。
素材积累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素材的种类,要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素材的展出形式既可以用于讲故事,又可以用于写作。
加强“爱国”话题的写作训练 一是结合课文进行扩写、续写和写读后感。比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求学生把这首诗写成一篇记叙文;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等。这些练习,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深刻感悟课文里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命题作文强化爱国主义主题 爱国主义表现在一点一滴,不是假大空的喊口号。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事儿、身边的事儿、熟悉的事儿,如此才能真切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比如《我爱爸爸妈妈》写亲情写感恩;《家乡的山水》写风景写乡情;《等红灯》等写细节写文明;《读书的乐趣》写学习写勤奋;《我的伙伴》写情感写友谊;《二十年后的我》写未来写理想,等等,这些作文从细处切入,但无不渗透着爱国主义情感,彰显着爱国主义主题。
在活动中体悟爱国主义情感
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是指导学生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题材撰写国旗下的讲话,用爱国主义感染每个学生。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如抗战胜利纪念日以及端午等节日,写作文、出板报、办文化墙,加强对革命传统和时代价值的阐发,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三是积极开展经典诵读。用爱国主义精神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所有这些活动,都以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为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一是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城市建设成就馆以及开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研学活动和红色旅游,用本地政治经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方面的教育。二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调查等活动。搜集本地的文学文化资源,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爱国英雄人物及爱国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和课外活动等多个平台,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挖掘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并把这些要素与社会、与学校、与其他学科教师形成合力和共振,努力建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立体结构。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纺路小学)